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现阶段必须面对的历史课题。作为城中村集聚的西乡街道,在城中村整治、特别是社区“颜值”提升上,献出一份满意答卷。

  据悉,今年以来,西乡街道按照市、区要求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2019年4月成立城中村综合治理(双宜小村)工作指挥部,采取“管理+整治+工程”三路纵队齐头并进的方式,全力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西乡街道列入城中村综合治理的城中村共有22个,综合治理内容包括社区治安、消防安全等10方面内容66小项。

  小细节暖人心 城中村改造旧貌换新颜

  “小小斜坡,不仅方便了我们居民的生活,还温暖了我们的心。”家住流塘社区宝民花园的刘阿婆对记者讲到。她的老伴刘阿公因身患中风,日常出行需要坐轮椅,而门口25公分高的台阶对她和阿公来说,极不方便。

  西乡街道党工委书记龚建荣了解到后,现场要求设计施工人员结合住户需求进行改进,“建设双宜小村,就是要服务老百姓,让西乡旧貌换新颜。”就这样,在刘阿婆的家门口,便多了一个无障碍通道。

宝民花园刘阿公门前无障碍通道宝民花园刘阿公门前无障碍通道

  在很多人眼中,城中村意味着脏、乱、差,而在另一些人心里,城中村是他们的根。城中村的环境如何整治?是彻底否定,还是粗中取精?流塘社区宝民花园的尝试是依托社区的文化原貌,进行城中村基础设施微改造,提升细节服务,以达到改造的目的。据介绍,这里的道路、公寓、停车场、大街小巷均根据居民的生活需要,进行了微调,新增3个停车场,约80个停车位,新增数百个无障碍通道,道路翻新、公寓外墙翻新……社区容貌焕然一新。

  以文化拉近居民距离 提升文化认同感

  径贝社区位于西乡街道中心区,位于宝安大道与地铁1号线区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走进径贝社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靓丽的街道,干净整洁的环境,要知道,在不久之前,这里还是垃圾乱堆乱放、环境卫生不佳的另一番景象。“我们社区有今天的样貌,得益于今年开始的‘双宜小村’建设,从交通改造到环境整治,每一场都轰轰烈烈。”径贝社区党委书记刘勇雄告诉记者。

  社区内,一面以麒麟、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由于社区内80%以上均为外来人口,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以前在文化墙的位置,其实有很多乱贴乱画的现象,自从我们张贴了麒麟文化墙后,居民们也自觉遵守社区规章制度,不文明现象的确少了很多。”刘勇雄介绍道。

径贝社区文化墙径贝社区文化墙

  提及改造中的困难,刘勇雄表示,确实是很难迈出第一步,刚开始的时候,居民的不理解、投诉屡屡不断,多的时候一天收到了几十封投诉。但是随着“双宜小村”改造的不断深入,社区环境、交通情况日益改善,居民们看在眼里,也就慢慢不阻挠了,甚至都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改造美好家园。

  以点带面 党员干部居民齐参与

  绿色西乡,创文渲染美丽家园。“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有一天能变得这么干净舒适,像搬了新家一样,附近村的居民都跑来参观,表示羡慕,希望自己的村也能加入到城中村治理的行列。”家住南昌第一新村原村民陈先生说,以前城中村地面不仅脏,而且地上很多乱扔的垃圾,楼与楼之间的巷道里堆满了杂物,乱七八糟。楼与楼之间是乱接的各类线,像蜘蛛网一样,抬头看不到天,治理后完全不一样了。

  据介绍,南昌第一新村的“双宜小村”建设由社区党委带头统筹,发动党员干部、股份公司、物流公司积极参与,形成以点带面,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南昌第一新村物业公司卢经理就是其中一员,被拆掉了自己搭建的雨棚和占道建筑,每月少了五千多块的收租钱。“当时接到这个任务,也是经过了一些思想斗争的,但是看到了我们社区的环境一天天变好,自己做出的这点牺牲也不算什么。”

  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一直是城中村改造的重难点,在南昌第一新村,我们看到,社区为居民们集中规划了一片区域,作为电动车停放点,“这样既规范了电动车停放,美化了社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在楼道内充电的现象减少了很多。”南昌社区党委书记郑海强介绍。

南昌第一新村电动车停放点南昌第一新村电动车停放点

  据悉,西乡街道贯彻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完成辖区“双宜小村”建设目标,全面改善“城中村”的安全质量、环境品质、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乡街道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深度更新的过程,接下来,西乡“双宜小村”建设将重点做好规划落地和建设的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安全、和谐的市容环境,实现西乡市容风貌、居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为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文/成颖迪)

  审核:蔡婷燕

  责任编辑:成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