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自拍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对于拍照,大家都很在行。要讲究光线、角度,高级一点还有iso、光圈等等术语。今天小编却想和大家分享几张抗疫的“丑照”,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模糊的照片背后:步履匆匆只为群众按时开饭

  图中这个“快到模糊”的人,我们能从他身上的马甲判断出这是一位红小二。远处居民的家门口,摆放着他为居家医学观察居民送去的晚餐。疫情期间,光明社区居家隔离人员最多时有100余户家庭。社区派出11名红小二分成五组前往每户家庭送餐,平均每组要给20余户送餐,这些家庭分布分散,有些住在楼梯楼高楼层,红小二送餐时间非常紧张。“红小二”送餐后,匆匆赶往下一家,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他的面容是模糊的,但是红马甲上的党徽依稀可辨,这个忙碌的身影让我们看到无数忙碌在抗疫一线的“红小二”的样子。

  人物背影照的背后:80多岁老人走遍卡口送物资

  乍一看肯定看不出这幅图与抗疫工作有什么关系,不知道的会以为是谁拍的自己外公去买菜。照片的主人公叫刘立人,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疫情发生时,他第一时间报名“红小二”想冲上一线。街道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婉拒了。当他知道现在最缺的就是物资时,他拖着重重的物资,徒步把物资送遍光明社区各卡点。16个城中村卡点,即使是年轻人,走一圈也要半个小时,何况是一位老人呢。“红小二”要用电瓶车送老人,他动情地说:“你们这些年轻的同志肩负重任,白天晚上都在卡点值守,让我想起了往昔的葱荣岁月。作为一名受到保护的老人,我想为你们略尽绵薄之力,唯有徒步以示至诚。”老人匆匆离去,留给“红小二”一个踽踽独行的背影,红小二赶快抓拍,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

  光线差的照片背后:风里雨里24小时坚守卡点

  请大家调亮亮度欣赏这张照片,如果手机太暗,可能只能看到一台车和几个红灯笼。其实重点在旁边的“红小二”,他正在夜晚的风雨中值守卡点测温。夜已静,冷风嗖嗖,空中飘着蒙蒙细雨,24小时临时检查点的“红小二”始终在户外坚守着岗位,有礼地挥手拦停过往的每一台车辆。“先生您好,请稍等一下,我们为您量一下体温”,“可以了,谢谢您的配合”。这张照片是用普通手机拍摄,光线很暗,甚至看不清卡点工作人员的样子,但是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是最美的人。

  直男自拍的背后:这是疫情留下的印记

  人们总结了直男自拍的种种特点,例如魔性视角,不开美颜,不加滤镜,根本不考虑构图,像素非常低,等等等等,此图全中。但是我们从这张自拍中,也能看到一个男人的担当。这张是东周社区木墩旧村防疫卡口工作人员邱文熙发在朋友圈的照片,他调侃自己参与防控工作了一个多月自己收获了一个“天然的口罩”。这个出生于99年的年轻小伙子是东周社区的一名社工,因要对来往人员以及车辆体温测量,他跟组员就成为流动的体温“检测计”,即使戴了帽子口罩遮得严严实实,但是年后艳阳的天气依旧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口罩脸是战“疫”留给他最难忘的印记。

  杂乱构图的背后:连夜建设安心小屋

  这是一张粗鲁的丑照,无构图无聚焦,照片中有的人单膝跪地拿起棍子,有的人抡起砖头,这不是要打架,这是翠湖社区工作人员在为光明街道企业职工临时安置点连夜加班加点地组装衣柜,为复工员工的顺利入住做好周全准备。据了解,该临时安置点仅用4天就准备好了40间房间,每间房间配备床铺、被褥、洗衣机、热水器、桌椅、衣柜以及牙膏牙刷、脸盆等必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给返工工作人员一个安心自我隔离的空间,保证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

  这些“丑照”,或者采光差,或者角度不好,但是我们却不舍得删,因为每张照片背后都有着一段值得记忆的故事,一种值得珍藏的情感,背后是“红小二”疫情中的无私奉献与美好爱心。

  通讯员:刘晶瑶 张琦

  审核:陈珂珂

  责任编辑:吴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