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随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的提速,光明区以厂房、住宅、店面装修等为主的住建领域小散工程数量剧增。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光明区累计备案小散工程已达15971家。其中,2019年3906家,2020年4482家,2021年目前已备案7583家,同比增长69%。小散工程由于点多、量大、面广,且规模小、工期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实施的建设单位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安全隐患屡禁不绝,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历来是安全监管的难点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

  为从源头抓好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纳管,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在深圳全市率先研发“扫码备案、智慧纳管”平台小程序,创新性地运用智慧化管理手段实施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纳管,既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备案效率,又提升监管效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智慧平台管理特色:

  突出备案便捷化实施扫码申报

  针对以往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纳管备案资料多、程序多、申报积极性不高等特点,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通过建设智慧化平台,只需建设单位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上传至智慧平台,即完成备案申报。备案部门核查符合条件后,签发备案回执,并自动反馈建设单位,提示备案成功。小散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通过手机扫码点击“完工”,智慧平台自动对该项小散工程进行备案核销。建设单位仅通过手机扫码,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小散工程安全生产备案申报和核销。

  突出巡查精准化 实现信息共享

  针对以往网格员、委托的第三方专业人员、物业服务企业巡查人员等(以下简称“巡查人员”)对备案小散工程的现场地址不清楚、安全巡查不专业等问题,智慧平台可以自动将备案信息推送至巡查人员手机账号上,巡查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内精准定位,组织对小散工程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和备案内容进行巡查核查。

  同时,智慧平台上集成了《小散工程安全巡查指引》,方便巡查人员逐项对照评判,实现标准化、清单化管理,发现问题现场要求整改并将问题拍照连同整改清单一起上传至智慧平台,流转至相应部门督促整改,直至闭合。

  智慧平台解决了过去小散工程现场不好找和巡查人员不专业等问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巡查中如发现未备案的小散工程,可立即制止并督促建设单位扫码申报安全生产纳管。

  突出执法规范化 明确工作指引

  针对以往街道综合执法部门对小散工程违法行为查处法规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智慧平台上明确了深圳市、光明区有关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纳管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执法工作指引,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常见的8类34项小散工程违法行为、违反条款、处罚依据、执法措施等进行了逐一明确。

  执法人员在接到智慧平台流转的小散工程违法信息后,可直接从手机终端调用工作指引进行现场对照查处,并将违法行为和执法文书拍照上传至智慧平台留存,解决了过去执法人员对小散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无依据、不标准的问题,实现了对小散工程违法行为执法查处规范化。

  智慧平台成效凸显:

  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从推广使用以来,智慧平台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既节省了建设单位往返时间,又提高了建设单位备案及核销积极性。平均备案时间从2天缩短至0.5天,节省了75%的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全区已备案小散工程2360余项,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纳管督办难落实的问题,隐患整改工作效率提高了30%,充分体现以科技手段促进工程监管的效能。

  管理职责更加清晰

  针对以往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纳管职责不清晰、监管管理效能不高等问题,智慧平台建立了小散工程备案申请、备案受理、现场核查、安全巡查、执法处罚、备案核销等全流程管理单位和工作人员账号信息库,搭建小散工程安全生产备案全流程数据库模块,明确了各层级、各类管理人员监管职责和智慧平台使用权限,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小散工程纳管组织架构,为小散工程监督管理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施工更加安全

  实施智慧化纳管以来,在各相关单位的齐抓共管下,初步解决了过去发现问题难、安全隐患多的问题,全区小散工程未发生安全事故,维护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巩固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纳管之前,光明区2016年至2018年共发生小散工程安全生产事故14起亡14人。自2019年实施纳管工作后,2019年至2021年共发生9起安全生产事故亡9人,降幅达35.71%,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双大幅下降,成效明显。

智慧平台对小散工程提升监管效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智慧平台对小散工程提升监管效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审核:卓李怡)

  (编辑:成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