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圳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精细服务,抓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天(14日)早上,今年第2号台风“鹦鹉”在广东登陆。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台风路径进行实时观测。

  深圳地处华南沿海,台风影响频繁。现在,通过新建成的指挥中心平台,一旦遇到如台风、暴雨等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对各风险点的人员进行疏散。同时,安置避难场所的分布、救援物资的数量等应急处置相关信息,也能实现“一图呈现” “一网调度”。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政务数据管理处处长 杨枫:比如说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发现了一个水涝的事件。我们现场有实时监控的摄像头,我有高点摄像头看全景,周边的交通情况,水涝的面积;我有低点的摄像头看细节,水位的高度怎么样。

  超大型城市的交通拥堵,是市民长期头疼的问题。深圳依托综合智慧城市体系,通过微创新、微改造等方式,使巧劲治拥堵。

  画面中的这个路口,位于福田区的核心城区,曾经是深圳最拥堵的路口之一。交警部门提出“移位左转”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路口北进口左转车道进行移位设置,利用LED指示屏和左转待转信号灯引导车辆提前驶入左转渠化车道。这个小小的改变一下使得该路段整体通行能力提升了近30%,缓解了早晚高峰的拥堵。

  深圳市民:直行的跟右转的没有那么多,反而这边车流量多一点的话,那我们走这边是不是更方便更快,挺便民的,也挺合理的一个安排。

  在交通管理上,深圳还推出预约通行、拉链式自动潮汐车道等交通改善措施。通过创新和精细化的交通改造来进行“辗转腾挪”,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深圳市交警指挥处指挥科科长 邹斌:我们积累了很多的信息化的成果,我们希望把这些信息化的成果能够共享给市民使用,给他们交通出行带来便利。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乐园。深圳市还“见缝插绿”  “借绿成园”,让生活在这座快节奏的年轻城市里的市民们,有了更加宜居的空间。家住福田区景田北片区的胡建平,每天都会到楼下的公园来散步。

  深圳市民 胡建平:就这楼上就可以看到这个花园,每天在这里散步,我们早已经把这个地方当成自己家的后花园了。

  胡建平所在的景田北片区,过去大多数公园苗木老化,设施缺失,满足不了周边居民的需求,这两年,当地通过改造提升,打造出不同主题的社区公园。现在,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座社区公园焕然一新,惠及周边近15万人口。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处副处长 邵志芳:在这种非常紧缺的土地的情况下,我们“见缝插绿”,把它建成设施完善的公园,让居民来享受更好的福利。

  2017年,深圳提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公园里的深圳”。现在深圳共有各类公园1090个,居民走出家门500米内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内可达综合公园,5公里内可达森林郊野公园,使“推窗见绿、开门进园”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杨雷:深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的生活更方便,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台央视记者 公海泉 陈旭婷 罗平章 陈杰雄 黄东旭 深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