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1 日,一年一度的深圳老年欢乐节在美丽的莲花山公园举行,深圳遗嘱库作为本次 “ 老人节 ” 的服务机构,为在场的老年朋友提供权益维护、财产继承支持。金秋 10 月,深圳遗嘱库正式开启 “ 温暖重阳 ” 敬老月活动。

  截至今年 9 月 30 日,深圳遗嘱库已经办理遗嘱登记 5600 份,其中年龄最大的 97 岁,最小的 36 岁。年龄在 60 岁以下的有 448 人,占比 8%;60 岁到 70 岁的 2184 人,占比 39%;70 岁到 80 岁的有 1568 人,占比 28%;80 岁以上 1400 人,占比 25%。其中深圳户籍人口 3136 人,占比 56%;非深户籍 1960 人,占比 35%;香港居民 504 人,占比 9%。

一份遗嘱解决异地房产纠纷一份遗嘱解决异地房产纠纷

  1995 年,何叔叔和赵阿姨住在重庆,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他们家房子被拆迁,并与开发商签订了拆迁协议。何叔叔和赵阿姨有两个儿子,老两口随着大儿子一起到深圳居住,小儿子则留在老家重庆生活。

  2017 年赵阿姨因病去世,何叔叔开始考虑为老家的房产立遗嘱。大儿子一家对两个老人照顾较多,何叔叔希望把拆迁协议里涉及的安置房留给大儿子。

  何叔叔通过社区宣传了解了深圳遗嘱库,工作人员经过审核,告诉何叔叔这份由他签名的拆迁协议涉及的安置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他可以通过立遗嘱将属于他的份额留给大儿子继承。在深圳遗嘱库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何叔叔按照严谨的法律流程完成了代书遗嘱的办理。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异地购房现象越来越多,2018 年 8 月 20 日中国遗嘱库联盟正式成立,深圳遗嘱库为发起单位。有了这个联盟,全国各地区的遗嘱库建立全国联网、统一、共享、协作的遗嘱专业平台,便于未来继承人对于遗产的执行和处理,解决遗嘱中异地房的难题。

  破解自建房法律难题

  96 岁的陈爷爷育有 8 个孩子,老伴 1967 年就去世了。陈爷爷早年在宝安建造了一栋 12 层的楼房,靠收租金过日子。7 个儿子在外工作,只有二女儿在身边照顾他。

  2018 年 4 月宝安区城市更新,陈爷爷的房产在规划范围内。7 个儿子听闻房产拆迁,均从外地回来要求开发商按面积分割房产并各自签订拆迁协议,8 个子女为房产拆迁问题产生矛盾,吵得家无宁日。最后,老人拨通了深圳遗嘱库电话,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将房产全部留给了女儿。

  由于历史原因,深圳自建房数量庞大,法律地位不确定,一旦老人去世,对自建房遗产的处理就成为灰色地带。

  从 2017 年开始,深圳遗嘱库开始致力于这个难题的破解,虽然公证处无法受理与自建房相关的《继承权公证》,法院也无法对自建房的权属作出实质性的裁判,但遗嘱能根据遗嘱人的意愿对自建房的使用收益、拆迁作出安排,有利于继承人之间通过执行遗嘱的方式,和谐处理自建房的继承纠纷。 ( 深圳晚报记者 徐斌 编辑 陈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