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记者 楚宏) “衡量一个帮扶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标准之一就看他进村的时候狗叫不叫。如果村里的狗见到他不叫,就说明这个干部在村里长期蹲点,工作踏实,这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必备前提。”11月1日,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河源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卫在与深圳晚报采访组座谈时说。

  据了解,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创下“四个最”: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投资项目最多、派出干部最多。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始终坚持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中心,着眼于激发内生动力构建长效脱贫机制,着力于抓好精准扶贫、产业共建、民生帮扶、智力帮扶,以走在最前列标准开展全面对口帮扶,帮扶成效显著,一大批民生项目已经造福当地群众。今年1月至9月河源全市产业共建园区累计完成产业项目转移46个,完成全年比例92%,已落地建设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34个,完成全年比例170%,排名全省第一;目前完成预脱贫人数29300人,占贫困总人口的78%。

  座谈中,王卫动情地说,帮扶工作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一线帮扶干部的艰辛付出。目前河源共有深圳派驻干部316人,其中驻村干部269人。许多深圳派驻干部抛妻别子、披星戴月蹲点在贫困村,留下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扶贫工作开始时,贫困村大多偏僻落后,没有路灯没有厕所,生活十分艰苦。然而,这支来自深圳的帮扶“铁军”,以强大的使命感、责任心和专注力投身于对口帮扶事业,严守“六个不准”,立下“军令状”,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出务实的作风、锻炼出一批好干部。深圳晚报和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达成共识,将进一步加大对河源旅游资源、绿色产业等的宣传,聚焦帮扶一线干部,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全深圳的社会力量都来参与扶贫。

  在河源期间,由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邓自强率领的采访组还深入古竹镇雅色村开展实地采访,并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这个村是深圳报业集团的对口扶贫村,采访组欣喜地看到,在深圳报业集团的全力帮助下,村里的桥梁、道路、门楼、路灯已经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特色种养业也已开始产生效益,成为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昔日贫困的雅色村,正走在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