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除了疫苗之外,人们也寄希望于特效药物。目前,越来越多的候选药物已进入科研人员视野,大量临床试验正在全球开展,不过真正的新冠特效药迄今仍未出现。 那么,新冠特效药研发的进展究竟如何?突破口在哪里?真正的特效药问世还需多久?

  研发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首先要基于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自身复制以及致病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机制来筛选和设计药物靶点。科研人员迄今已成功观察到多个新冠病毒靶点的结构。相关研究为新冠药物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方面,全球多个团队报告了针对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的重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近期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新冠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已被证实可降低危重新冠患者死亡风险。英国牛津大学领衔团队在临床试验中对超过2000名重症新冠患者使用了地塞米松,这种药物能让需用呼吸机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5%,需吸氧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0%。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增加该药产量。

  瑞德西韦、法匹拉韦、托珠单抗等药物也对不同新冠患者群显示了一定临床效果,不过曾被寄予希望的羟氯喹临床效果不如预期。专家认为,基础研究领域已为新冠药物研发积累许多,然而新药研发没有捷径,开发一种全新药物到最终获批可能需要长达10年的周期和数以亿计美元的资金投入。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研发背后有特定的科学规律和严密逻辑作为支撑,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