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的深圳,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自2月22日以来,深圳共新增10例新冠肺炎病例,均为境外输入。随着疫情在海外进一步蔓延,深圳正严阵以待,防止疫情从境外输入。

  在深圳最近新增的10例境外输入型病例中,有7例都被拦在国门,即入境时就直接被及时隔离和送医治疗,另外3例也都因社区紧密的追踪和观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在深圳市内的活动。在做好全市整体防控的同时,集中精力强化口岸和机场的疫情阻击工作、加强社区防控,成为深圳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关键点。

  口岸闭环管理“不漏一人”

  3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深圳西部的深圳湾口岸进行实地走访。疫情发生以来,深圳的大部分口岸已经关闭,但仍保留着连接香港机场的深圳湾口岸。这里不仅是经香港回国旅客最主要的入境通道,也是往来深港两地旅客的主要通道,承担着巨大的防疫压力。

  既有借道香港回国的旅客,又有往来深港的两地旅客,人员情况复杂,防疫工作如何在严查严防、“不漏一人”的情况下同时兼顾效率?为此,口岸专门设置了现场指挥部,24小时现场指挥,海关、边检、口岸、卫生健康、公安、各区政府等共同奋战,通过入境健康申报、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地送达等举措,筑起一道检疫防线。深圳海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有境外疫情严重国家(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的人员,将100%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施医学排查,或进一步采样检测排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旅客需要在入境前如实填写入境健康申报卡,并测量体温,长居香港的旅客和14天内从国外飞抵香港再入境的旅客分别走不同的通道入境。

  入境旅客的目的地不同怎么办?有的要返回深圳,有的要去广东省内其他地市,有的要去往外省,如何保证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紧密到位?

  “我们从当前全国的防疫大局出发,对跨地衔接作出了严密部署。”深圳市口岸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深圳本市旅客,11个区均设有分流处并配备了大巴车,旅客将按照居住地分流,各区将对他们进行集中隔离以及核酸检测;针对目的地是广东省内其他城市人员,深圳先将他们接到中转的酒店采样,采样后与目的地指挥部联系,派专车把人员接回目的地。核酸检测结果随后也会通过卫健系统发到他们的所在地;针对借道入境的外省人员,深圳也将对其进行安置和核酸检测,无异常情况再送至所需公共交通站点。“上述措施对所有境外来粤人员均同等相待、一视同仁。”该负责人表示。

  机场大数据排查精准施策

  除深圳湾口岸外,深圳机场是旅客入境来深的另一个口岸和门户。对机场来说,当前防范的重点在于直飞深圳的国际进港航班,以及近期有过重点国家旅居史,经国内其他城市入境后再转机至深圳的旅客及航班。

  在本次疫情阻击战中,大数据排查成为深圳机场的抗疫“利器”。通过与海关、公安、边检、航空公司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共享,大数据排查和航班登临检查,让每个环节衔接顺畅、措施严密。

  “深圳机场目前对相关重点航班做到班班必检。国际航班进港之前,机场会通过大数据提前获取相关信息,在航班抵达之后,精准地找到相关人员,集中进行信息填报,然后运送到指定的酒店进行核酸检测以及其他后续处理。”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繁华表示,通过相关大数据预警,深圳机场也会提前掌握近期有目标国家旅居史的旅客及航班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排查。

  据了解,目前机场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平均每天要进行40多次登临检查,此外还要对每个到港、出港航班旅客、机组做到“专班、专车、专人、专线”服务,为实施物理隔离提供了“硬核”保障。

  社区“三人小组”联防联控

  社区既是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防控境外输入的“最后一公里”。此前,深圳就发挥基层治理和社区网格管理优势,建立了社区工作员、社康医生、社区民警的“三人小组”,建立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管自己、社区人员管生活、社康人员管医疗、公安人员管行踪的工作机制。

  “三人小组”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公安、物管的消息,就立即集结上门处置,对所辖片区网格员提供的重点防疫对象进行现场核查,确保对所有重点防控人员做到“一口清”。居家隔离人员身体不适或需要购买生活用品,社康医生、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前去查看、帮忙采买。

  海关守好入境第一关、边检落实护照信息排查职责;宣传、外事口岸多部门把宣传、普法前置到旅客登机、登船环节,争取国际国内旅客的理解与配合;应急、卫健、公安、各区政府全力配合,下沉社区——正是在这样一场通力合作的“接力赛”下,深圳筑起了一道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坚固防线。

  作者:严圣禾 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