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起贺(左前)和许挺秀(左后)生前参加救援训练时的留影。 ▲尹起贺(左前)和许挺秀(左后)生前参加救援训练时的留影。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实习生 梁善茵

刘雪梅是山东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去年许挺秀、尹起贺牺牲后,她带领报道团队来到深圳执行采访任务。在得知深圳即将对两位救援志愿者进行宣传报道后,她谈了自己的感受——

“当时我们去尹起贺租住的房子补拍素材,拍摄房东打扫房间的画面。之前采访我一直没有流过泪,但是房东扫地的那一瞬间,我真的是流泪了。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尹起贺这样一个从他乡来深圳的年轻人,他那么喜欢深圳,深圳也给了他向往和希望,而他却像尘埃一样,这么一扫就永远没有了。从此,深圳再没有尹起贺这个人。当时我有些担心,深圳今后是不是还会记得他。所以看到报道方案以后,我很感动,因为深圳真的没有忘记他。”

刘雪梅说,深圳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她通过那次采访,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深圳会被称为“志愿者之城”。

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团市委志愿者部负责人杜欣则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国内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第一张电子义工证等。2011年底,深圳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当前,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进入3.0阶段,推动志愿服务从最初的提供基础性社会服务向纵深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转化。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65万,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13%,位居全国前列。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数将达到3200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将达到250万人。

在尹起贺的遗物中,有两本笔记本,除了记录密密麻麻的救援知识,还记录着自己对救援的无限热爱:“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命比天大。”在许挺秀的遗物中,有厚厚一摞捐款证明,以及捐助对象寄来的答谢卡,其中有好多来自遥远的非洲。他们正是深圳志愿者的杰出代表,他们和丛飞、陈观玉、陈锦花等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志愿者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特区志愿服务发展30载的光辉历程中。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红马甲”,踏踏实实立足自己的志愿服务岗位,日复一日付出自己的智慧、汗水,从守望互助到公共服务,才推动着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由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不断进步,提升了深圳这座“关爱之城”“志愿者之城”的治理高度、文化深度和关怀温度。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对此有着深刻感受。“深圳有它自己特殊的土壤。它的经济先进性,使得年轻人视野开阔,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非常强烈。同时,这个城市的政府机构非常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志愿服务。但是,政府机构不会一上来就给你各种各样的资源让你做,而是让社会组织社会化地发展,当你成长起来了,他再公平地按照你的专业能力来评价,给予应有的支撑。这就逼着你必须思考自己的专业问题、生存问题。所以,我觉得就是因为在深圳,我们这些公益组织才能发展得这么好。”

“我去年从深圳坐飞机回济南的时候,看着深圳机场的那些义工,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充满着爱心。许挺秀和尹起贺走了,但这座城市的温度还在,有温度的城市永远是志愿者的摇篮。”刘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