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报道,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10个成人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中国近1/4的肾脏病患者首次就诊就检出尿毒症。保护肾脏势在必行,而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是慢性肾病营养治疗的基础,因此专家建议保护肾脏应从学会吃开始。

  慢性肾脏病为什么要进行低蛋白饮食?

  低蛋白饮食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过限制蛋白质摄入,减少过多代谢性废物在体内的蓄积,以防止有机酸类、氢离子、磷酸盐等积聚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改善氮质血症,缓解酸中毒的临床症状。慢性肾脏病进行低蛋白饮食的好处有:

  • 减少氮代谢产物的堆积,保护残存肾单位,减缓病情进展
  • 低蛋白饮食使慢性肾脏病死亡率降低56%
  • 50%患者推迟2年进入透析期

  肾病患者低蛋白饮食的常见误区

  • 一味的限制蛋白质摄入
  • 荤菜一概不吃
  • 一味的减少饭量
  • 过度节食

  不科学的低蛋白饮食,易造成营养不良、加速肾脏病进展。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曾瑶池副主任医师建议,肾病患者应接受营养医师指导,正确进行低蛋白饮食并长期坚持。曾瑶池介绍,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为国家重点专科, 2019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同时,该院也是深圳第一家开设肾病专科营养门诊的医院,开展慢性肾脏病临床营养优质服务,为住院及门诊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肾病营养膳食指导。

  如何执行低蛋白饮食?

  2017年8月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慢性肾脏病膳食指导标准》(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要求: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总量,降低非优质蛋白摄入。

  其中“每日蛋白质摄入总量”是根据患者的CKD分期、身高、体重、年龄、活动量等计算出来的。而“非优质蛋白质”由于含必需氨基酸较少,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利用率低,产生代谢废物多,加重肾脏负担,需要降低摄入。日常食用的米、面、蔬果等食物是非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既然这样是否意味着“不吃主食”?其实不然。

  在传统的米、面中,非优质蛋白质含量高。有需要的市民可选择种植/加工的低蛋白大米、低谷蛋白大米、低蛋白河粉、低蛋白面条等慢性肾脏病患者专用的主食。此外,用麦淀粉、藕粉、麦淀粉大米、龙口粉丝、水晶饺、凉皮等完全不含蛋白质的食物来替换传统主食也是一种选择。

  《慢性肾脏病膳食指导标准》还指出,应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例至50%以上,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

  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例至50%以上,并不等于增加绝对量。优质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足量和比例适当的必需氨基酸谱,在合成人体蛋白质方面利用率高,产生代谢废物少,有效减轻肾脏负担。人们常用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于包括鱼、肉、蛋、奶和大豆及大豆制品。

  曾瑶池强调,肾病患者也要吃饱,按照每天每公斤体重30~35Kcal计算,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她建议肾友科学饮食,牢记四句话:主食选择最重要,蛋白质优量正好,低盐酌情控磷钾,饮水出入要平衡。

  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宋晓莉 曾瑶池

  责任编辑:黄捷

  审核:陈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