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始终关注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推动着文化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督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对此,万捷委员持续提交了多份有针对性、高质量、有建设性的提案。

  推进健全文化保护机制  助力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近二十年来,我国文物流通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壮大,占据全球文物拍卖市场主导地位,文物价格攀升,吸引众多流散海外珍贵文物回归祖国。然而,依照当前政策规定,当文物以行邮方式进境时,依据《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须缴纳20%进口税;当文物以货物方式进口时,除须缴纳0%-6%不等的关税外,还须缴纳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 1840-1949年的一百年间,我国大量文物艺术品因各种原因流散海外。在全世界47个国家、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艺术品数量达167万件,而海外民间藏中国文物艺术品数量是馆藏的10倍之多。然而进口环节的高税率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障碍,造成了文物“有家难回”、文物市场衰退、国际竞争不公等不良后果,成为文物回流的障碍。

  作为新闻出版界的代表,万捷委员在文化艺术行业奋斗了二十多年,他越来越认识到保护文化、传播文化,促进文化艺术市场的机制运作、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国民、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因此,万捷委员针对艺术交易市场的一项提案,建议文物纳入增值税法免税项目,促进文物回流,扩增文物供给,推动艺术市场的健康运行、艺术资源的有序传承。

  针对文物回流的高关税,万捷认为回流文物作为历史上因各种遭遇而流散海外的中国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失物回归”,不应征税;应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中文物涵盖范围;个人收藏的文物进境销售时,应按“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对待,在进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原产于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予以零税率,鼓励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11年执着“聚焦”环保问题   致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作为阿拉善SEE理事,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的发起者,万捷委员一直关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从2010年至今他先后有27件有关环保的提案,并在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

  今年,万捷委员仍旧持续关注环保,他提出了4项关于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涉及污染治理以及垃圾分类,尤其是前两项,是对历年提案的深入追踪。

  1、加强环境信息公开 促进疫后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双重压力下,恢复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无疑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2020年也是三年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但部分地区未按照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要求公开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联网数据未全面向社会公开,不利于公众监督。

  万捷委员建议,要督促相关地区落实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实时公开要求;推广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实时全面公开地区的实践经验,切实推动落实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信息公开。

  2、督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履职发布水环境质量信息

  针对水污染问题,万捷表示因为信息公开理念滞后,权责履行不对等,缺乏清晰明确的信息发布规范,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对基层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扶持力度不足等原因,导致多地年度环境状况公报未完整公开各类水体水质信息,公开的内容也详略差异很大;公开的信息中关键要素缺失,投入巨资打造的水环境监测体系所产出的信息绝大部分未向公众公开;信息混杂、检索无效、更新滞后、链接失效、删除往期报告现象十分常见。

  万捷建议:一是要求派出机构、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限时自查网站水质信息发布情况,依法发布水质监测结果和年度环境状况;二是尽快制定环境质量信息公开清单和水环境质量信息发布细则;三要完善环境质量信息公开问责机制;四要加大对基层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值得欣慰的是,在万捷委员等人的持续数年努力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在不断通过立法一步步法制化和系统化。

  3、完善环境信用修复机制

  信用修复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万捷表示,我国环境信用修复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企业环境信用没有建立从失信记录产生到修复的全周期闭环管理,绿色金融等信用应用会出现很多“误伤”,信用结果调整不及时则会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效率;目前环境信用修复缺乏立法及规章支持;实践中监管部门重视处罚,轻视整改监督;“信用中国”等明确的信用修复规定存在不合理之处。

  为改进环境信用修复机制,推动环境保护领域诚信建设,万捷建议:加强环保处罚及信用法规建设;全面严格执法并提高效率,加强监督;加强环境信用修复的严肃性、权威性、公开性。

  4、加强有害垃圾(家庭源危险废物)分类管理

  有害垃圾属于家庭源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直接或潜在危害。但由于现行国家政策对有害垃圾尚缺乏明确一致的科学认定;重点城市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时对有害垃圾的管理效果有待提高;小区居民及基层社区干部缺乏对生活有害垃圾的基本科学知识,存在较多认识盲点和误区,导致当前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中,未能形成社区与危废企业的接口、单独处理的闭合链条,导致大量有害垃圾依然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中,危害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

  为此万捷委员建议,构建科学的家庭源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坚持《实施方案》基本要求,明确并落实地方政府部门与生产者管理责任;开展有害垃圾分类管理的全民科普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