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作为今年最受瞩目的暑期档大片,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信条》备受期待。该片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多次推迟档期,最终还是在9月初与全球观众见面,而且是回归传统影院。9月4日,《信条》在中国内地上映,片中大量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观和震耳欲聋的声效,的确最适合在影院观看。影片对“时间”概念的复杂拆解,超越一般层面的好莱坞大片,“一头雾水”成为观众走出影院后最多的感慨。

  北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华纳兄弟公司和名导诺兰的《信条》肩负拯救好莱坞的“重任”。专业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认为,《信条》的票房表现将是重要的行业信号,票房高低代表着电影市场是否从疫情中恢复。

  《信条》是诺兰执导的第11部长片,诺兰在这部影片拍摄中经常挑战极限,比如他坚持大量实景拍摄,甚至买下了一架真实的波音747飞机来拍摄“炸飞机”的戏份。据悉,《信条》的制作成本超过了2亿美元。

  在中国,4日上映的《信条》周末票房突破2亿元。对普通观众而言,《信条》的科幻概念门槛比《盗梦空间》要高得多。诺兰在传统的007式特工片的外壳下,“发明”了一个“正时间和逆时间同时存在”的世界。观众被“倒放”镜头震撼的同时,还得思考人物的真正身份和意图。要在快速剪辑和大量对话中跟上导演思路的确不容易,许多观众走出影院时表示“大脑一片空白”,看完网上的分析后仍然觉得“一头雾水”,这也为该片带来不小话题度。(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