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电影都有主角、配角,但在我们的故事里只有主角。身为主角,他们会害怕吗?

  怕,他们怕上不了前线!

  怕,他们怕自己能做的太少! 

  怕,他们怕家人担心也担心家人。

  他叫张健,今年36岁,中共党员,手术室的男护士,1月29日起支援感染二病区,2月5日起又投身健康驿站采样。你可真是龙医的好男儿!

  文章:在感染儿科病房,我和同事们相互加油打气:“只要做好防护就不怕了。”为了节省物资,一个班只穿一套防护服,6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高强度的工作难免会有些疲累,但每当我做完护理操作时,听到患者对我说“谢谢,辛苦啦”;尤其是当我听到有位小朋友,在我给他做完护理操作时说,“这个护士叔叔好温柔呀!”的时候,我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尽管脱下防护服和护目镜的时候,看着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和脸上深深的压痕及鼻梁上的压疮,我也觉得是都值的。                                   

  2020年2月14日

  她叫徐悦玲,今年29岁,神经外科护士,1月28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区,用心工作的你最好看。

  文章:在隔离病区工作的这段时间,有一名30多岁的男性患者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妹子,你要保护好自己,我已经是这种病人了,还是少和我说话,我怕传给你,忙完了就出去,出去吧。”在赶我的同时,他走到离我最远的角落背对着我。那一刹那,我鼻子有些发酸,我轻轻关上门,走到窗口,大声说:“加油!”他回过头,对我挥了挥手。我内心给他竖起大拇指,虽然他不幸生病了,却反而担心会传染给我们医护人员,还这么为别人着想,爱来者爱返,怎能不令我动容呢?

  2020年2月7日

  他叫朱天飞,今年27岁,中共党员,来自脊柱外科,1月30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区,在我们心中你是顶天立地的“帅锅”。

  文章:在真正进入感染科病区工作前,想到面临着可能感染的风险,说实话我也有过恐惧,想要逃避。但是当我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之前的恐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不竭的动力,发热门诊不断涌入的发热患者悉数转移到隔离病房,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筛查,在这期间,我们必须快速的完成诊断和病历书写,根据不同的症状下达准确的医嘱,对部分患者完成可疑病例的上报。其实我不愿意过多谈论个人在前线的心路历程和经历,因为比起那些驰援武汉疫区的医务工作者,比起需要与患者静距离接触抽血取咽拭子的护士,比起那些倒在工作岗位上真正的英雄,我所做的事情其实是如此的微不足道的。

  2020年2月13日

  她叫吴冰倩,今年26岁,中共党员,龙岗中心医院共青团团委,来自泌尿外科,1月30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区,喜欢对每件事都充满热情的你。

  文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医护人员提前结束假期,返深当晚到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去支援感染科,去,一定去,在返深途中,每条疫情新闻报道的发布,都叩击着心弦。03年的非典,我9岁,对疫情的印象只停留在量体温、喷消毒水,那时的我似乎对能不用去学校而暗自欣喜,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我们保护你们。”

  2020年2月13日

  她叫黄淑芳,今年44岁,中共党员,神经内科护士长,1月28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区。您总是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文章:危难时刻,舍小家才能为大家,只有筑牢抗疫战线,早日战胜新冠疫情,我们的社会生活才能早日恢复正常,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稳定,我们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正所谓有国才有家。

  2020年2月9日

  她叫廖娟,今年24岁,来自影像科,1月19日起投入疫情工作中,已经快一个月没有休息了,即使带病上岗,灿烂的笑容依旧。

  文章:需要拍CT的病人太多,已经连续作战20多天了。胃难受了好几天,终于今天夜班发作了!谢谢我的中国好同事小廖哥和畅哥 。一开始去急诊科陈医生说要动手术吓得我1米7的大高个在办公室哭因为后半夜还想继续上班特意叫输液室的姐姐给我打留置针,大家保重身体,我千万别发烧咳嗽了,不然要被隔离起来了。不!我要上班,我要打“小怪兽”!

  2020年2月12日                                                     

  她叫刘芳,今年35岁,康复科护士,1月30日起支援感染科病房,又可以为孩子们的故事书增添色彩啰!

  文章: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我要上“前线”了,因为家中还年迈的老人,两个幼小的孩子,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宝,小宝从小体弱多病,几个月前刚做过大型手术,现在抵抗力极差,极其需要我的照顾。但医护人员职责和使命告诉我,暂时放下家庭,逆行而上!我迅速收拾好简单的行囊便匆匆地跟大小宝道别:“妈妈要出去一段时间,干一件为人民服务的大事,爸爸每天都要上班,你们在家要乖乖听爷爷的话,要是想妈妈了就用你的                

  大哥大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会听到的”。道别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因为我怕眼泪会忍不住掉下来。

  2020年2月8日

  她叫庄虹,今年38岁,来自呼吸内科,1月27日起投入疫情工作中,2月13日是她的生日,一如既往是那个披着战袍坚守岗位的女汉子。

  文章:2020年的生日,没有鲜花和蛋糕,我披上战袍,坚守呼吸人的岗位。又长了一岁,又多了一份体验和感慨。“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愿我们都平安健康、愈挫愈勇,早日战胜疫情!

  2020年2月13日

  她叫刘子怡,今年22岁,1月23日起支援发热门诊,2月7日起投入感染科病区的工作,真是个元气满满的活力少女。

  文章:叮叮叮,电话响了,接起电话老师在那头询问我愿不愿意放弃这次年假去“发热门诊”支援,因为目前疫情的严重性,感染科和发热门诊人手不足,当时心里有一瞬间的挣扎,一边是一年相聚一次许久未见的家人,一边是需要我去支援的疫情,但是挣扎就是那么一瞬间,因为我知道了答案,我马上告诉老师,我愿意!明天可以到岗!

  2020年2月9日 

  她叫刘明琴,今年25岁,1月27日支起援感染科病区,未来的你会以现在的你作为榜样。

  文章: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去支援的想法在疫情开始时就在心中萌芽,当接到志愿的电话时我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妈妈很平静的说了一句:“去吧,保护好自己。”但我知道妈妈心里很担心我的安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我想,我挺身而出的时刻到了。

  2020年2月9日

  她叫王金环,今年39岁,康复科护士,1月31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区,2月12日起投入社区采样工作中,你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负责,使人安心。

  文章:老腰已经痛得快直不起来,拖着千斤重的两条腿,回到原本治疗室的镜子面前,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环环!你最棒!”为自己打满鸡血后,我又轻快地穿梭在病房中,等待着下一个患儿……

  2020年2月8日

  她叫刘丽丽,今年25岁,1月28日支援感染科病区,小小身躯隐藏着大大的力量。

  文章: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患者在发热门诊等待的时候,硬是在门口等了3个小时,因为他害怕自己会传染到其他患者。医护人员在努力救治患者,而患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白衣天使们。这样暖心的瞬间,让我感到再苦再累,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场战役,中华人民必胜!

  2020年2月9日

  她叫吴倍选,今年21岁,1月22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区,90后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

  文章:“现在形式这么紧张你不要命了吗,工作以后还可以找,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出了点什么事,爸爸怎么办”,见姐夫情绪激动我比他更激动,我说:“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所有后果我会自己承担,就算有什么那也是我的使命,你不要跟爸爸说这些”,其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能没有犹豫就说出这样的话,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2020年2月12日

  她叫王海兰,今年25岁,龙岗中心医院行政后勤团支部委员,2月5日起支援感染科病区,不管去到哪里你都是护理池逗人开心的的小鱼儿

  文章:我们病房有一位患阿兹海默症的老奶奶,每次进去给她做治疗的时候都会跟我说很多我听不懂的广西白话,我摇头说听不懂,她女儿便笑着跟我解释道:我妈妈问你哪里人,姓什么,叫什么名字,说你怎么穿这么多,你累不累?我问奶奶:我告诉你了,你能记住我吗?跟奶奶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对方互相都听不懂,但是很开心,这位奶奶真可爱呀。

  2020年2月11日 

  在至暗的时刻,她们在用最美好的年华付出。我们为这份所感动,更应该对希望背后的付出致以尊重。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龄。有一分热就散发一份光,这是我们在非常时期坚守的信念。

  哪怕身处在抗疫的最前线,龙医这颗“小小的星球”也不惧困难,力争做到我们的力所能及。虽然每一个她TA都很渺小,看似只是点点星光,但我们相信,终将汇聚成希望。

  编写整理:龙岗中心医院 李燕 刘颖

  审核:陈珂珂

  责任编辑:成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