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深圳市民中心开幕。昨天上午,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深圳市民中心开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昨天上午,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深圳市民中心开幕。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深圳正处于“高位过坎、稳中求进的关键时期”,深圳将勇担新时代经济特区使命,“抓创新、补短板、强质量”,努力开创新局面,高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记者现场获悉,2017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速度、有质量”。预计2017年深圳本市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高出年度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万元,增长8.8%左右,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深圳“调低”预期经济增长目标,预计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关键词·改革创新

  打造“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2017年,深圳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环境最优城市之一。陈如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当前深圳正处于“高位过坎、稳中求进”的关键时期,深圳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同时,深圳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对此,深圳将加快建设“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发展更有质量,强化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实施综合创新生态优化计划,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

  报告称,深圳将加快补齐原始创新能力短板。继续实施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启动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推进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国家基因库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和健康科学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新启动两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两家基础研究机构建设,筹建深圳医科院,全年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1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以上。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组织重大攻关项目200个以上,着力突破工业母机、5G移动通信、合成生物学等核心技术。出台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建1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同时,深圳将培育新动能。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规划建设石墨烯产业基地,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等创新型产业。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新增创客空间40个、创客服务平台10个。并将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探索设立科技金融租赁和科技保险公司。深圳还将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关键词·民生保障

  办好九大类40项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

  “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很多短板”,陈如桂在报告中讲到,深圳学前教育总体水平偏低、监管不到位,中小学优质学位紧、班额大;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生缺、床位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千人床位数仅为3.6张,低于全国5.1张的平均水平,三甲医院只有16家,远低于北上广等城市;文体设施总量较少、布局不均、服务不足;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还不够完善,房价高,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缺口较大,中低收入、“夹心层”等群体住房问题有待系统性解决;公交出行分担率尚低于60%,远落后于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交通出行还不够顺畅。

  陈如桂说:“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持续开展发展成果惠民行动,率先构建‘全面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全年办好九大类40项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安排教育、医疗财政支出分别增长25%和23%。

  深圳今年预计新增新型公办幼儿园150所、普惠性幼儿园50所。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5万个以上,制定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和引进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继续实施健康深圳行动计划,推动从治疾病向促健康转变。预计今年新增三甲医院两家,新引进高水平医学团队20个以上,新建名医诊疗中心3家,建成运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开工建设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医疗项目。

  报告称,深圳将加大住房供应和保障力度。出台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着力破解中低收入、“夹心层”、专业人才等群体住房难问题,制定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应和保障计划,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光明长圳、坪山竹坑等一批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

  关键词·城市建设

  打造“美丽深圳”“生态深圳” 调整优化城市总体规划

  报告称,深圳的城市管理还比较粗放,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还很艰巨。据统计,全市310条河流中仍有80条为黑臭水体,污水收集率不足80%。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25万辆,密度大、排放多,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同时,深圳城中村“脏乱差”和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相对突出,“西密东疏、南重北轻”,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公建配套设施欠账较多,基层管理相对薄弱。对此,报告在“美丽深圳”“生态深圳”、打造“和美宜居”城市环境上进行了详细规划。

  据介绍,今年深圳将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系统提升城市品质,将调整优化城市总体规划。还将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加快国际生物谷、北站商务区、光明凤凰城等17个重点区域开发,规划建设坪山高新区。

  基础设施建设将同步“大提速”。全年安排基础设施投资1300亿元以上、增长25%。加快规划建设机场第三跑道、新航站楼,新开5条以上国际航线。推进赣深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深中通道等建设,强化海铁联运。加快轨道交通三期、四期17个约300公里在建项目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运营里程超400公里。

  “努力让城市回归自然、回归生态”,今年深圳还将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典范城市”。将实施绿化提质工程,持续开展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新建20条花卉景观大道、10个花卉特色公园,新增50个花漾街区、100个街心花园。改扩建百花园、竹文化公园、前海紫荆园等60个公园,推进坝光银叶树等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实现“城市在花园中、花园在城市中”。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持续开展发展成果惠民行动,率先构建‘全面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陈如桂

  热点·大湾区

  将出台广深科创走廊 深圳实施方案

  报告称,在“大湾区合作”中,深圳还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包括建设“前海城市新中心”,构建“大前海”格局,设深港科创基金,新增港企2000家;并将培育“新亮点”,推动河套地区开发,加快“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

  同时,深圳将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增创发展新优势。陈如桂表示,深圳将积极参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出台深圳实施方案,构建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等多节点创新空间格局。

  热点·引人才

  今年要新引进

  全职院士10名

  预计今年深圳将新引进全职院士10名、“孔雀计划”团队30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推进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校区建设。争取深圳技术大学去筹设立,启动筹建深圳创意设计学院。

  2017年“成绩单”

  生产总值超2.2万亿元

  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辖区公共财政收入8624亿元、增长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2亿元、同口径增长10.1%;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平均增长2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左右。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00亿元、增长23.7%,增速创24年来新高。

  完成118项民生实事

  新增登记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下;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4.7万个;增加10家三甲医院和三级医院,新增病床3000张、养老床位1000张;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0.2万套,建成住房租赁监管和服务平台;最低工资标准由2030元/月提高至2130元/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800元/月提高至900元/月;119项年度民生实事完成118项。

  让“深圳蓝”成亮色

  全市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经治理基本消除黑臭;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2%、水耗下降9%;建成人才公园、香蜜公园和深圳湾滨海西段休闲带等一批精品公园,“深圳蓝”“深圳绿”成为城市最亮色。

  城市软实力加速提升

  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环境最优城市之一、全国安全感最好城市之一、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2018“小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每月1000元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下。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供应4.6万套,新增病床2000张、养老床位1000张,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5万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