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法公园民法环航拍图。 ▲深圳民法公园民法环航拍图。
人格权编雕塑。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司新宣 摄 人格权编雕塑。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司新宣 摄

  深圳晚报讯 (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吴创业) 1月7日,深圳民法公园开园仪式暨深圳民法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龙华区举行,现场还进行了“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揭牌和“深圳民法公园志愿讲解员”聘用仪式。

  这也是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和全国首家民法博物馆,以公园作为民法典宣传的新载体,让市民实现“在休闲中普法,在普法中休闲”,标志着深圳在积极创新民法典宣传方式上成为全国新示范。

  深圳民法公园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由“一环一轴一馆四分区”组成,是深圳经济特区一次别出心裁的普法创新,以公园为载体创新普法方式,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一环一轴一馆”分别指的是民法环、民法纪念轴、民法博物馆,“四分区”指的是将公园整体分为门户活动区、主题景观区、滨水共享区、林间游赏区,它们共同组成深圳民法公园的民法核心内涵,以时尚且充满创感的形式阐释民法精神。

  深晚记者走入公园内,抬头看见一条白色飘逸的履带围绕在半山之中,那就是民法环,整座公园的“点睛之笔”,采用了象征民法典核心精神的圆形母题,与覆土建筑民法博物馆一起形成了整个公园的核心区域。民法环以龙华区创作的卡通人物——“华仔”的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六个阶段,设计出66个案例,展现其在不同的年龄段与民法的关系,以“走完几圈民法环,学会民法典”为设计、建设目标。

  民法纪年轴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公园,全长189米,宽4米,分别对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法起草期、民法典前序时期以及民法典时代,以一个轴线形式延展手法,记录民法发展历程,形成一个直观的民法沿革体系。

  民法博物馆作为民法公园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博物馆展陈时空限制,着力打造成“数字化、信息化、内外联动一体化”的智慧型数字博物馆。馆内除了收藏各类具有较强民法特征的书籍、图片、资料、文物外,还设置了体感互动装置,将展厅内容整合为知识问答题库设计成互动游戏,通过LED体感互动,激发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感。此外,馆内还设有民法讲堂、民法法庭等区域,既可给专业法律从业人员拓宽知识的空间,又可以给市民近距离体验民事案件审理的机会,最大程度发挥其作为博物馆的教育、宣传功能。

  “四分区”的设计让公园具备传播民法精神意义,同时兼顾娱乐休闲功能,实现游客在“休闲中普法,普法中休闲”的目的。公园内,民法典内容雕刻在大理石墙上,民法精神存于公园内涵之中,游客置身其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仿佛活了起来。

  “经过三年建设,我们终于把民法典‘搬’进了公园,并在民法典正式实施的第一周,向市民正式开放。”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认为,这是深圳向民法典表达的最崇高敬意。法治示范城市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蒋溪林希望龙华区以民法公园正式开园暨民法博物馆开馆为契机,借助“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这一金字招牌,深入宣传民法典,大力普及民法知识,把民法公园打造成为全国普法宣传的标杆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