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批市场这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那头牵着菜贩的“菜摊子”。如何让市民舒适逛菜市场?近日,记者走访福田农批、南山农批、布吉农批等多家深圳大型农批市场和社区街市,发现由于建筑时间较早,十余年过去,大型农批市场的部分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市民需求,许多农批市场的软硬件都有待提升,而紧靠社区的农贸市场则较为干净整洁,整体智慧化程度较高。

  难——小推车成大麻烦

  4 月 8 日上午,记者来到福田农批二楼停车场处。放眼望去,50 余家小摊贩在此摆卖,地面随处可见残留的菜叶和泡沫屑。虽然已是上午十点,但人气依旧旺盛。

  现场有两位工作人员拿着高音喇叭催促商贩赶紧收摊,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商贩十点钟就应该全部撤走了。由于这些摊位占据了停车场一半的面积,前来消费的市民或是送货的商户没地方停车,路口处容易形成拥堵,尤其是在早高峰和节假日。

  记者随机询问一位来买菜的大爷,大爷称,“来停车场买菜就是图个方便,上下都有斜坡,若是到室内买菜的话,还要拎着买菜的小推车往里走一段路。”此外,相比市场里面,停车场的菜价也更便宜一些。

  记者走进市场二楼,正如市民所言,福田农批有上下两层,一楼主要经营肉类,海鲜,家禽,二楼则是贩卖水果和蔬菜等,如果想同时购买肉类和蔬菜,就必须拎着小推车上下楼梯。来福田农批买菜的市民多为一次性购买许多农产品,肉品加上水果,推车的重量就不轻。原本是图方便带上小推车,如今却要拎着小车上下 20 多级楼梯,“满载而归”的下坡路更难走了。

  据了解,福田农批于 1997 年 6 月 28 日正式开业。二十余年过去,市场内的部分配套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但在逐渐改善。记者发现,市场内的楼梯目前没有可供小推车上下的滑道,但是在市场外墙靠近梅林苑小区的南门楼梯配置了滑道,确实方便了带着小推车来买菜的市民。

  挤——停车场变身流动菜市场

  4 月 13 日上午 9 点,记者来到南山农批,发现不少商户在停车场内摆卖,导致前来买菜的市民无法停车,只好就近将就。来去的车辆堵在进口处窄窄的巷子,停车场变成了菜市场。人流、车流、夹杂着商户的叫卖声,一时之间,停车场热闹非凡。

  记者询问一名在场的城管人员,若是早上有市民开车前来买菜,车停在哪里,该城管人员回复:“想办法。”随后,记者进入市场内询问一名在场的市场管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农批外的停车场不属于农批的经营范围,所以农批对市场外的商户没有管理权,依靠城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按照规定,早上 9 点商户就要从停车场收摊。但是往往“人走摊在”,地面上残留的杂物、烂菜叶、泡沫箱等都未清理干净。

  记者看到,停车场的早市收摊后,不少商户将没有卖完的菜存放在泡沫箱子里,等到第二天再卖。泡沫箱子堆在市场的后方,连成一体,形成了一个小型仓库,然而“小型仓库”附近只有一个消防栓,记者当日没有看到消防栓的检查表。

  与户外人气旺盛的停车场相比,农批内的南山农产品配送中心的摊位就显得非常“干净”,光顾的客人寥寥无几。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南山农批前几年搬到这里,面积没之前的大,市场内摊位短缺,所以一些商贩就来到户外销售。一般是凌晨两点开始进货,按照规定早上八点开始收摊。

  记者来到位于农批市场外的某一露天档口,看到配电箱上贴着“不许堆积货物”的告示,但周围依旧堆满了东西,并且搭着防水塑料雨棚。更惊心的是,露天档口满是随意牵拉摆放的电线,纸箱和泡沫箱堆在消防栓前,让记者不禁为档口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堵——大小货车云集堵塞道路

  自从海吉星物流园建成后,许多商户从布吉农批搬迁到了海吉星。但是布吉农批内仍然聚集着大量的菜贩和水果批发商。记者 13 日到布吉农批时,恰逢市场内地面装修,部分菜贩搬迁到靠近停车场的三角区域,还有很多商贩集中于门口的铁皮棚处。由于三角区域是临时场所,配套设施非常简陋,且该区域没有配备消防栓。

  记者看到,有不少摊主从电箱处私拉电线、乱拉接插线板,还有摊主用大型移动电源来发电,电线裸露在外,积满了污水。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市场里面在铺设地板砖,自己搬到这里经营已经有一周左右了。至于何时能够搬回去,摊主笑着说:“不知道,叫我来我就来,叫我走我就走。”一位在场的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破损的地面进行修补,争取今年完成市场的升级改造。

  布吉农批周边,多方道路交汇,交通复杂。有市民反映,每日凌晨 2 点到中午 11 点,大小货车云集,经常堵塞布吉路和洪湖西路。

  家住布吉农批附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从布吉路转龙岗大道的这条路,从清晨三点开始,会一直堵到第二天上午十一点。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布吉路方向行驶过来的私家车、从海鲜市场驶出的卡车,源源不断地汇入早已堵得水泄不通的龙岗大道。“每日一堵,布吉农批附近的道路上,各种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货车、手推车夹杂。这些各种各样无牌无照的车速度极快,给周围的行人带来非常大的不安全感。”

  社区菜市场——整体小而精,部分开始智能化管理

  记者走访了南山区大沙河公园附近的洁丽综合菜市场、西丽片区的平山市场、蛇口渔街海鲜批发市场、共和农批市场,以及多家小型街道商超。发现这些紧靠社区的小型市场环境更干净,硬件虽然比不上农批市场,但是“软件”却不输农批。

  共和农批市场李经理告诉记者,共和农批市场是由工厂改造而成的“工改商”。目前,绝大部分商户配备了公司统一采购的电子溯源秤,既能查验交易数据,也杜绝了缺斤少两,市场不定时对商户的电子秤进行抽检。

  有些早年经营菜摊的商贩,如今选择在社区内开设小型肉菜超市。除了外观上的变化,商贩在细节上下功夫,将水果、肉类、蔬菜、水产品等按商品类别进行分区经营。一位正在购买水果的阿姨表示:“按照卖东西的种类规划后,井然有序,而且就在家附近,方便买东西”。

  社区内菜市场外观的改善,提升了市民的购物体验,但大多数人更关注的则是如何在整洁干净的外观下实现菜品质量的提升。 市民王女士认为:“在购物体验得到满足的同时,会更加关注这些食品的来源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