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贤达共助城市交响乐事业发展
但是,交响乐事业在当今中国各大城市普遍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虽然政府大力扶持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但引进世界一流指挥、聘请音乐总监和乐团首席,以及开展更深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等等,都需要相当大的经费投入。目前在国外,交响乐团和音乐厅的经费来源约40%-60%来自政府,另一半来自各种社会捐赠,全社会共同助力城市文化发展。
这也就不难理解,深圳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缘何吸引了全国众多企业家、慈善家和音乐家的共同参与。为了给深圳交响乐事业长远发展筹集社会资本,推动深圳交响乐事业朝着国际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路径健康发展,市宣传文化部门领导亲自挂帅,招纳有识之士加入基金会,在马蔚华的穿针引线下,多位深圳乃至全国的社会精英大力支持,积极响应号召加入理事会,为深圳交响乐发展出钱出力、献计献策。
设立深圳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也是推动深圳深化文化院团改革的重大举措。从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它将有助于交响乐团、深圳音乐厅、深圳市演出公司和“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公益基金与城市公共文化的有机结合,筹集社会资本,凝聚各方社会贤达共同助力深圳文化建设。
在当天的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马蔚华、王岚、任克雷、李华、李绪华、李晓瑜、余隆、邵兵、林大叶、罗滨、姚振华、赵心竹、郭肖兰、徐航、聂冰、游忠惠、黄楚龙、黄光强、谭盾,19位社会贤达当选为理事会成员。

马蔚华、任克雷深情讲述“交响梦”
出任理事会理事长的马蔚华,在致辞中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与交响乐的不解之缘。“我对于不熟悉的事情总是特别有兴趣,因为它能带给我好奇心和新鲜感。”他幽默地说,自己是个交响乐外行,但对交响乐并不陌生,在招行的15年时光每年都会与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合作,与不少音乐家都是好朋友。
为什么对交响乐情有独钟?马蔚华笑称是因为“交响乐和银行有很多相似之处”。“交响乐是历史的、高雅的、公益的、系统的。音乐无分国界,不同肤色和民族的观众都能在交响乐中得到共鸣。交响乐的系统性也对我们怎么办银行、管企业有很大启发。对城市而言,交响乐等高雅艺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城市市民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诸多方面。”
马蔚华说,各方人士的拳拳爱心,让他对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很有信心。“作为企业家,我们不仅关心城市的经济热度,也关心公益的热度和力度,要为深圳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深圳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为深圳做了一件落地有声、具有远见的大事。”新当选为荣誉理事长的任克雷说,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城市、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的“厚度”,常常是以交响乐团的水准来代表。有了社会各界共襄盛举,我们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深圳骄傲”。
“事业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一种是‘伟大’。为民众、城市、国家做事,那就是伟大的事情。”他说,相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深圳交响乐团终有一天能成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深圳的交响乐事业也会载入中国文化发展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