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享经济的热潮逐渐褪去,曾经不被看好的共享充电宝却低调地进入了收获期。

  日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 Trustdata 发布报告称,2019 年共享充电市场总体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年用户规模达到了 1.5 亿人次,共享充电器市场正在稳步成长。一份相关财报显示,街电截至 2019 年上半年累计用户量已达 1.07 亿,目前已实现年度盈利;另一商家在 2017 年就已实现了规模化的收支平衡,月营收接近 2000 万元。

  共享经济专家陈礼腾认为,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由押金租赁转为信用租赁,解决了押金带来的顾虑,企业运作更加透明,用户拓增也将趋于稳定,随着租金价格的提升,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模式更加清晰。

  租赁价格涨至 2 元每小时

  共享充电宝兴起于 2016 年,在诞生之初曾饱受质疑,但资本市场却青睐有加。

  通过天眼查上的企业融资数据查询,深晚记者整理后发现,仅在 2017 年 4 月到 5 月,整个行业就获得 11 笔融资,近 35 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 12 亿元,这其中不乏阿里、腾讯、小米等巨头的身影。

  借着资本的东风,共享充电宝逐渐成为商家们必不可少的一种 “ 基础设施 ”。然而到 2017 年底,共享行业形势开始收紧,不少品牌随之倒闭,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一共还有 50 家共享充电宝品牌。

  然而不同于大多数共享经济形态,共享充电宝解决了消费者在外手机充电的 “ 刚需 ” 问题,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深晚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深圳市民,他们均有过租借共享充电宝的经历,有的还表示 “ 共享充电宝是比共享单车更有用的商业发明 ”,关于 “ 伪需求 ” 的质疑反而成为了一个 “ 伪命题 ”。

  “ 从成本和损耗来看,共享充电宝作为入口带来的变现的商业模式是比共享单车保险的。” 一业内人士对深晚记者表示。而随着信用租赁的到来,押金困境得到解决,共享充电宝行业离盈利只差一波涨价潮。

  一位业内人士对深晚记者表示,这波涨价是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的,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整体计费集体涨价,在一二线城市计费标准从每小时 1 元翻倍涨价为每小时 2 元,其中部分头部共享充电宝公司通过设置半小时定价 1 元的计费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涨价行为。

  消费者可直接买下共享充电宝

  针对共享充电宝 2 元每小时的租赁价格,多位采访对象对记者表示 “ 价格有点高。”“ 有时一不小心五六元就没有了。” 但多数市民认为这些都能接受。

  “ 相对于我的手机电量安全来说,这几元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企业要盈利才能持续为我们提供便捷的服务。” 市民杜女士对深晚记者表示。

  消费者真正在乎的,是共享充电宝 “ 好借不好还 ” 的问题。

  市民王先生表示,他因租借共享充电宝没有来得及归还而先后两次被扣除了 99 元押金:“ 工作生活节奏快,不想只为了归还充电宝跑一趟,以为之后归还押金会退回来,结果并没有。现在都用芝麻信用免押金租借,我更担心自己的信用分会因此受影响。”

  此外,购物公园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还向深晚记者表示,经常看到有客人想要还充电宝却已满格的情况,这是由于租赁机有 6 格、24 格、48 格等不同型号,商家会根据自己的客流量选择租赁机的容量大小,这易造成区域格位不饱和,出现就近 “ 还不上 ” 的问题。

  深晚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消费者归还充电宝难的问题,共享充电宝品牌开出的 “ 药方 ” 是直接卖给消费者,以怪兽充电为例,消费者可以直接付款 99 元买下自己租借的充电宝。但王先生表示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多数消费者是不缺充电宝的,而且我们买了一个,如果下一次又不好还了呢?”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