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岗口岸,深圳目前唯一一个24小时运行的通关口岸,也是全国最大的陆路通关口岸,日均通关流量达8万人次,已建成投入使用30余年,可谓是深圳“劳模”典范。

  由于皇岗口岸建设较早,整体设计理念、组织方式、通关容量、交通接驳、设计标准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口岸的发展需求,过关方式及流量与深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圳将推进皇岗口岸重建,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通关环境,并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释放空间 。

  高标准、高定位:皇岗口岸新建工程将整体建设为代表国际最高水准的超级口岸、交通枢纽和创新综合体,将作为深圳中心CBD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深圳重要的旅客通关口岸与交通集散中心,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纽带,成为协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深圳又一城市新名片。

  11月4日下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联合组织召开皇岗口岸新建工程公众需求调查工作坊首次座谈会,邀请政府工程建设社会监督员、行业专家参与工作坊,为项目建设提供更专业、更开放、更新颖的设计思路,并探索将此前公众需求调研成果融入到概念方案设计之中,进一步保障皇岗口岸新建工程的设计品质。

会前赴皇岗口岸旅检大楼与临时旅检施工现场进行了考察会前赴皇岗口岸旅检大楼与临时旅检施工现场进行了考察

  市人民政府口岸办贺里尧副处长就皇岗口岸的现状情况、建设历程、项目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公众需求调研有关人员通过图表展示,梳理剖析了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背景信息。

  社会监督员、行业专家分享:

  社会监督员吴先宏:最大化实现通关的便捷高效,在设计时考虑实现“一地两检”查验方式;口岸是一个国家的国门,在外观上应体现庄严、肃穆的国门形象。

  社会监督员陈亮:希望设置等候座椅、阅览区、儿童设施,增加女性卫生间数量等。

社会监督员陈亮社会监督员陈亮

  社会监督员刘适兰:希望通关更加方便快捷,配备便捷的公共交通与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

社会监督员刘适兰社会监督员刘适兰

  社会监督员左振渊:皇岗口岸新建工程工期紧,希望市建筑工务署兼顾安全、品质、经济,真正建设一座为人民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的口岸。

社会监督员左振渊社会监督员左振渊

  建筑师纪啸林从建筑师及使用者两个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设计舒适便捷的多功能复合口岸建筑。建筑师视角:在设计时应考虑解决交通流线及多功能复合问题,尝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保障舒适性。使用者视角:更加关注自身体验的舒适性,可配备咖啡厅、电影院、便利店等商业设施。

  建筑师李鑫:建议新口岸的交通配套服务应满足24小时通关需求,规划设计应充分贴合未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需求。

  行业专家肖映博:对于过关群众而言,快速通过口岸的体验更为愉悦,设计时应首要考虑通关的便捷性,其次应考虑未来通关群众对于口岸交通系统弹性发展的适应性。

  建筑师何宜菁:在设计时要具有前瞻性,考虑接驳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充分考虑适应能力较为欠缺的人群,实现全程无障碍。

建筑师何宜菁建筑师何宜菁

  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刘倩主任表示,此次皇岗口岸新建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将转变需求管理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深化思路、创新方法,在建筑设计品质上对标一流,真正把公众需求作为设计核心,进一步探索提升建筑使用者的体验感、舒适度,着力打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政府工程精品。

  链接:

  10月25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启动“一分钟‘话’出您心目中的完美口岸公众需求调研”:

  设计是建筑的灵魂。为将使用者众多、功能需求繁杂的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建设成一流的政府工程精品,市建筑工务署加强前期规划和设计管理工作,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初心,坚持需求导向,与项目全过程咨询单位共同组建调研小组,开展口岸功能需求调研,进一步倾听群众心声、明确使用需求,为下一步口岸设计工作提供关键参考依据。

  公众需求调研调研成果:

  跨境求学的学童:希望从地面路线指引和图案考虑儿童友好型设计,如在口岸增添学童集合点、座椅等候区以及私家车、校车接驳点。

  商务通勤人士:希望口岸能提供部分场所进行商务会谈,增添咖啡厅、打印复印店、衣帽间、淋浴间等设施。

  跨境旅游人群:希望能有从口岸直达旅游景点的巴士,设置旅巴士等候区休息座椅及景点售票处等,等候旅游巴士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0-20分钟等。

  审核:刘雅琼

  责任编辑:吴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