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起航》 2月1日晨  星期六  前往市第三医院

  8:00,我们将正式出发去到三院支援。很多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都来送行。我科室廖光荣护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在我耳边反复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大家都等你回来。易铁钢院长和徐明明主任还亲自把我们送到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一路上千叮嘱万叮嘱,核心内容就是“安全”二字。我深深感到深中医这个家庭的温暖。

  到三院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成,有开心、有紧张、有兴奋,还有一丝淡淡的惆怅。毕竟这次任务很艰巨,对家人的愧疚比我想象的还要难受。我告诉自己,这样的经历也许一生只会遇到一次,所以想着一有时间就要把它记录下来,那么就从我申请“参战”开始吧。

  正式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报道,是从钟南山院士前往武汉的那篇开始的。看着一位84岁的老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武汉,靠在高铁的椅背上疲惫地睡着的样子,我的内心无法平静,不禁想起了当初选择护士这个职责的初衷——救死扶伤,全心全意。

  从那天起,我开始关注疫情。每当看到疑似病例和确诊人数窜窜地往上升,死亡人数一格一格的往上跳,我的心就在一下一下的收紧。我的内心有一种冲动,但是我又很纠结。身为人子、人妻、人母,我无法向他们开口。但当看到武汉市民在夜空下隔着窗户不断“呐喊”:“武汉加油”的视频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如果疫情需要,我一定上。我和家人说了这个想法,没有听到家人反对的声音,却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无限的担忧。当护士长在科室护士群发布医院通知,拟在全院抽调4名有ICU经验的护士支援三院时,我立刻联系护长:“护长,三院的工作我能胜任,我报名,请让我去吧!”护长问我家人是否同意,我说:家人同意,都很支持我。护长,您就放心吧!很幸运,我被选上了,接到护长电话通知,兴奋的我一夜未眠。

  第二篇  《思念》2月11日晚   星期二   休息室

  本来还说一有时间就把自己的工作点滴记录下来,来了以后才知道,一有时间想干的事就是——睡觉。经过培训及考核,到院当天,我作为第一批支援人员穿上了全套的防护服,进了重症病房,成为了护理危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护士。尽管有18年的工作经验,但当我进入重症病房时还是不禁感到震撼。当中有一个超重的病人,全身上下插满了管子,需要用Ecmo (体外肺循环)支持。每次要用四五个同事帮他翻身作俯卧位通气……一个班上下来,汗水湿透了我的头发、睫毛、眼睛、脸颊和全身衣服,有时眼前会是黑朦朦的一片,这就是盲人的感觉吧。此时我特别理解他们的感受,也特别珍惜现在拥有的光明。

  躺在床上,看着白天家人发来的两个宝贝的视频,眼泪不争气的往下流。从出发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天未见你们了——我的宝贝们。每次和你们通话时,妹妹总是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还不回家?是不是不要宝宝了?你那稚嫩的声音一遍又一遍的叫着妈妈、妈妈、妈妈,就像锤子一样一下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我多想抱抱你们、亲亲你们。我的宝贝,妈妈不是不要你们,是妈妈在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因为此次此刻,有人比你们更需要妈妈。妈妈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护士、一名党员。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是我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骄傲。

  前天,已经上小学的姐姐,突然发了一条微信问我:妈妈,你害怕么?我突然觉得,宝贝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只想告诉你,如果妈妈还是18年前刚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的那个小姑娘,眼前的场景一定会让我觉得恐惧、害怕。但是18年后的今天,我会轻轻的告诉你:宝贝放心,有爸爸、有你和妹妹,还有很多叔叔阿姨的关心,为我加油,妈妈会更坚强,妈妈不是一个人,所以妈妈一点都不怕。

  宝贝们,这会月亮奶奶已经陪着你们睡着了吧,等你们长大了、等我老了,你们一定会理解妈妈今天的选择。

  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愿天底下所有的家庭都幸福平安!

  (审核:陈珂珂)

  (责任编辑: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