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垃圾的日常处理。▲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垃圾的日常处理。
▲垃圾分解后生产的残渣可以当做肥料直接用于农作物。▲垃圾分解后生产的残渣可以当做肥料直接用于农作物。

  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 文/图

  垃圾处理,向来不是个简单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方法就是运输到站点后焚烧或填埋,不管是运输成本还是后续带来的污染,都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老大难”问题。未来垃圾处理应该如何升级?深圳一位天天和垃圾处理打交道的女博士,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姚姝,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化学专业,到深圳之后,姚姝召集了一个团队,天天围着垃圾打转,研究怎么让垃圾处理更加便捷、环保。

  塞进垃圾制造出肥料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姚姝团队为了让垃圾处理更加便捷、环保,天天围着垃圾打转,和垃圾足足“泡”了五年之后,经过三代的设备更新,他们成功研究出一个专门处理垃圾的“集装箱”——MAX-01智能垃圾处理器。日前,记者受邀来到坪山区光祖公园,现场感受了一下这台“集装箱”的功用。 “除了金属、玻璃、陶瓷等无机垃圾外,像常见的塑料,木屑,皮革,衣物以及剩菜剩饭在这个6米多长的小“集装箱”全部可以消化,日常操作只需要一个操作工人,一台基本可以解决一个小区的日常生活垃圾。”现场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讲解,通俗的来讲,MAX-01主要工作就是把一袋袋放进去的垃圾烧成可以当作化肥的灰渣。相比于一般的垃圾焚烧处理,MAX-01整个处理过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而且生产出来的的“三废”(废气、废水、碳灰)无色无味,达到欧盟以及中国的排放标准。

  “MAX-01另一个亮点就是可以高效回收热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姚姝告诉记者,现在MAX-01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天大约能提供67吨的热水量。这些热水管道与垃圾处理器管道相互分离,完全不会受到污染。

  未来可望在社区推广应用

  对于这台耗费了团队大量心血的产品的前景,姚姝充满了信心。一年的努力,这个年轻的团队拥有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为小型垃圾催化处理设备集成供应商和全球垃圾分散化即时性处理模式的开创者。 当然,产品设计的成功不能光依托于专利,在设计之初,姚姝团队就做过调研。集中运输、焚烧或填埋,是当前深圳及各地政府处理“垃圾围城”的主要思路,而这套设备可把社区垃圾在垃圾中转站里及时处理,大大节省了垃圾的二次运输的成本和征地建厂成本。未来可望在不同类型城市中的不同类型社区进行推广运用。 MAX-01制造成功后,坪山区城管局邀请姚姝团队的MAX-01入驻坪山区垃圾分类处理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在小型化就地垃圾处理器MAX-01设备旁边布展大型宣传栏,让参观者结合现场设备实物和讲解内容理解垃圾处理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