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精选留言

  赵*坤  150****0862 完善周边配套,与海洋主题的其他文化或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形成游线,加强功能联动,打造海洋文化休闲教育展示区,带动片区发展,丰富市民文化活动体验。明确定位,加强客源分析预测。市民周末亲子观光体验打卡地,或大湾区旅游必游节点,或兼而有之,其面向的客源群体可能不同,需要的功能配套和交通配置也存在差异。建议做好针对性的分析,从人的使用及体验的角度出发,融入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王先生  138****8144  功能分区上,有面向大众的区域(科普展示、宣扬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等),也有面向部分感兴趣的孩子举行的进阶调研、培训班区域,也有专业人士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区域。环境体验上,如能引入更多海洋自然环境的沉浸式游览过程,会更有代入感……当然,希望建筑本身也能有自己特色的,形象与功能与实际运营能高度统一是最好的。

  尤*妮  138****3167  希望能运用一些高科技直观模拟海洋环境或展现海洋环境问题,提供参与感比较强的活动;设置一条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时间线,增加一些有意义的重要历史节点和有吸引力的人文故事;形象富有趣味性的表现方式;阶段性的活动宣传……博物馆建筑最好设计到能有观赏到海洋的区域,也可在该处打造休闲娱乐区;为老或行动不便者提供便利;博物馆内可设置意见箱和留言簿,公众号设置反馈平台,收集游客希望博物馆增设的内容和想要博物馆举办的活动,也可以了解游客体验感最好的场馆是哪些。海洋博物馆周边的环境,开发成特色海洋文创区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游客在该区的游览时间。与其他海洋博物馆或历史博物馆的合作,开拓国际化平台。

  王*雪  136****9367  海洋博物馆是公共设施首先要体现公共性,应满足大众的基本公共需求,从交通组织到功能设置。还要考虑去海洋博物馆的各类人群的特色需求,功能的复合性和多样性。横向比较未来全市市一级公共设施,大鹏海洋博物馆的特色在于主题的特色化,唯一性,还有就是体验。深圳一直都是滨海城市,但海的味道比较淡,海洋文化也没有深入人心。问题是缺乏体验,缺乏体验海洋文化的多样性,除了沙滩游泳,还有很多形式 很多层次去体验海洋文化,希望深圳海洋博物馆可以重点在特色化和体验感、多样性上下功夫,充满期待 !

  4

  “最佳建议”获奖榜单

  (排名不分先后)

  ■ 王先生 156****0311 

  参照国内外海洋博物馆建馆方式或理念,避免深圳海洋博物馆落入既有模式的窠臼,固化博物馆根基,增强博物馆生命力,延续博物馆活力,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馆群联动:深圳海洋博物馆建馆后,不应成为一个孤立的博物馆,也不应成为一个博物馆分流机器。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结合周边博物馆进行联动。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古城博物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可形成三点一线博物馆链,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地,海洋博物馆可联动大鹏古城博物馆与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在两馆内设置深圳海洋博物馆导引;或者共同合作举办海洋专题类展览——大鹏古城博物馆探索古城岸线变动,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探索基岸类型变迁等。另外,与蛇口海洋博物馆如何建立联系,并避免两者的展品重复性,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馆群联动对所有博物馆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

  二、区域联动:深圳海洋博物馆选址于大鹏半岛新大片区,三面环山,面朝龙岐湾。周末我常会驾车前往大鹏七星湾进行海上帆船运动,七星湾游艇会距拟建深圳海洋博物馆直线距离仅2.4公里。大鹏半岛不乏这种特点鲜明的海洋区域。可以尝试博物馆与这些区域建立合作关系,使之更贴合民众生活。

  三、展馆分段:我去过某些博物馆,其馆建要么因太过于低龄化而欠缺深度,要么因刻意追求深度致使兴味索然。因此,我认为展馆分段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对深圳海洋博物馆这样一个地标性场馆而言。设立针对儿童的海洋初识馆、青少年的海洋深入馆,成年人的海洋科研与产业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灵魂深处的依托。

  四、热度提升:除去博物馆固有的馆藏展示、讲解,有必要举行海洋主题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科普讲座、主题演出和学术会议。在展厅空间可容的前提下,周期性地举办相关活动,不仅能发挥深圳海洋中心城市作用,也能拉动经济提升。像去年在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完全可以移步于此。

  五、交通规划:深圳本市节假日前往大鹏的游客日益增多,常会造成长时间的交通拥堵,这势必会给海洋博物馆的配套泊位设施带来一定的压力。考虑到来大鹏的游客基本都会去周边海滩游玩,是否可以增加海滩——博物馆摆渡路线,一方面缓解泊车压力,一方面增强游客出行体验。

  六、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机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如何通过海洋博物馆建立健全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机制。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拟建海洋博物馆东北部,最近直线距离15km,当博物馆建立之后,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海洋保护区本身的意义。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将作为最近的一个鲜活的案例为深圳海洋博物馆增亮。具体地,甚至可设置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专题展,详细解析我国在探索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协调海洋环境上是如何思考、调整的。在拓展海洋博物馆的教育意义外,提升了观众对海洋保护的责任感。同时,反哺该保护区,引导公益或环保组织投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之地,我在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蓝图已铺满脚下土地,历史际遇在此刻汇集。虽深圳海洋博物馆暂未建,我早已看到来自海上的浪潮,那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深圳人的骄傲。

  ■  郑先生  188****2242

  深圳这座滨海城市的故事其实不仅仅开始于改革开放,而是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古代。位于如今南头、宝安一带的东官盐场、黄田盐场是古代珠三角重要的盐场,可以说,深圳这片土地最早的经济、社会活动,就与海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深圳作为快速城镇化发展的典范城市为世人熟知,时至今日,深圳的海域面积占深圳海陆用地的比重约为1/3,海洋是深圳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海洋之于深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圳海洋博物馆的建设更应从长计议,一方面要能充分展示深圳这座滨海城市的海洋历史文化,另外一方面也要结合时代进行创新,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海洋的保护、利用关系进行表达与探索,展现城市绿色生态文明发展成就。从上面的思考出发,对深圳海洋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及展项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城市设计方面,海洋博物馆所在片区现状是一片网格化的鱼塘肌理,非常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在其它地方也是非常罕见的。在海洋博物馆建筑群落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研究、尊重和运用这种肌理,运用本地元素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大鹏、属于深圳的海洋博物馆,而非完全抹去现状肌理,以大量填海、大量硬质化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否则将与海洋博物馆设立的本意背道而驰。

  二、在建筑设计上,关键是如何通过植入新的建筑,来体现山-海-城(即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而非以建筑之实体喧宾夺主。因此在海洋博物馆建筑设计上应该足够克制,采用有张力的设计,避免体量过大、形态过于张扬的建筑。还要注重博物馆落地后海边的可达性,以及周边地区的滨海景观可视性,打造一个具有公共性的建筑。

  三、在内容上,既要讲清楚深圳与海息息相关的发展历史,如东莞盐场、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内容,也要充分展示当代城市发展中与海洋的关系,包括现有的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用海的规划、滨海岸线的使用情况等。

  四、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海洋博物馆,应该结合当下的科技探索一些展览形式上的创新,通过更多的互动取代传统的观览。例如,可以借鉴《故宫里的海洋世界—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运用AR、VR等技术策划一些互动游戏,通过游戏科普海洋知识。通过一些需要时间参与的展览取代传统的走马观花式参观,能增加观众粘性,也能够使海洋博物馆更加具有时代的魅力。

  五、在服务对象上,应该重视儿童这一群体。大鹏地处偏远,对于非专业工作者、海洋文化爱好者的普通游客而言,也许海洋博物馆并非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如果能增加吸引儿童的元素(如举办趣味活动、设立海洋亲子乐园等),通过吸引儿童带动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群体前来参观,将大大提高海洋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此外,海洋博物馆周边也有乐高主题乐园这一项目,可以共同激发儿童的兴趣,相互促进,扩大博物馆的受众群体。

  ■ 陈先生 134****0087  

  海洋博物馆作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利用深圳体制机制优势以及临海地理优势,在海洋科普、产学研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弥补短板,实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具体建议如下:

  一、海洋博物馆主体建设可结合集科普和产学研用等用途为一体,分为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该两部分又可分为关心海洋主题、认识海洋主题以及经略海洋主题三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海洋科普馆、海洋教学馆、海洋娱乐馆以及海洋试验馆等,同时具备海洋娱乐、海洋文化宣传、海洋生物以及海工装备展出、海洋教学试验等功能。

  二、海洋博物馆室内建设可采取海洋为背景,分区结合各自题的形式;室内观看设备可采取观赏与体验相结合的形式,既可实现3D观赏功能,也可实现海洋亲身体验漫游带来的冲击感,提升观众感知能力;同时,兼顾各阶段学生的认识。

  三、可作为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的分展会。通过主体建设以及临海地理优势,可将海洋博物馆打造成海博会的分会场,展出具有特色的海工装备,以及依靠临港优势,停靠具有特色的海洋船舶。

  四、海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海洋领域的标杆,可与海洋大学、海洋研究院、海洋法庭、海洋金融等海洋上下游以及服务金融领域形成互动关系,可实现在海洋博物馆的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同时,用真实的产学研用实践活动达到对公众的海洋科普的目的。

  让我们一起期待深圳海洋博物馆

  一起去“探险”吧

  END

  资料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本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吴紫璇

  审核:刘昱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