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红商品一

  网红“透明奶”更新鲜? 营养性无法保障

  近日,一种用透明塑料袋包装的纯牛奶在全国各大超市热销。这些打着“新鲜看得见”“零添加”“更安全”口号的网红“透明奶”受到不少市民的热捧。

  8月3日,记者走访深圳多家超市,选购了几款透明袋牛奶,发现“透明奶”的售价为2.5元/袋至3.5元/袋,透明奶与其他酸奶一样,都放置在冷藏货架上,并且有日光灯照射。

  记者梳理发现,这款透明奶最先诞生于科迪乳业,一推出就迅速走红。此后,不少乳业都加入到透明牛奶的阵营中。这类产品主打的宣传点主要围绕“无添加”“新鲜看得见”,而不少市民正是冲着这些噱头而选择购买。

  不过,伴随着走红,透明袋装牛奶的安全性也引来争议。8月3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争议的焦点在于牛奶需要避光,但透明袋难以实现完全避光,因此也就难以保障最终成品的营养性。牛奶中含有核黄素和卟啉等对光照敏感的物质,在光线激发下会产生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与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反应,就会产生风味不佳的成分,所以牛奶需要避光保存。而“透明奶”实际上是常温奶换个“马甲”。

  朱丹蓬表示,如果是保质期较长的牛奶,在透明包装袋下,经过光线长时间照射,可能会对风味造成影响。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涌入透明包装牛奶市场,和塑料包装成本较低也有一定关系。从产业端和消费端来看,由于无法保障营养性,透明袋包装不符合乳业创新与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实际上是不提倡的。他建议,消费者购买袋装牛奶时,要仔细看包装上标注的产品执行标准和产品种类或分类,不要被商家的宣传语所迷惑。

  B 网红商品二

  “椰子灰”冰淇淋排毒养颜? 证实为子虚乌有

  无独有偶,另一款名为“椰子灰”的冰淇淋同样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宠。不过,其标榜的排毒养颜功效,近日被专业机构证实为子虚乌有。

  8月7日,记者在福田区商报路的一家便利店看到,这款“椰子灰”冰淇淋售价为9元/只。该店一名售货员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购买,主要为年轻人。

  记者扫描该款冰淇淋包装纸上的二维码,关注了制造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天凯乐冰激凌”。记者通过该制造商公开资料了解到,这款冰淇淋的制造商是江西天凯乐食品有限公司。此前,该制造商有一篇推广“国内首创黑色冰激凌‘椰子灰’”的文章称,“椰壳活性炭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椰子灰,浓郁的椰子飘香和暗黑、低调的外形,带来十足的视觉冲突。”并宣称“椰子灰冰激凌和常见的黑芝麻、黑巧克力冰激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天然活性炭的美颜作用”,还标出“排除毒素,有助消化,轻松吃出健康来”的介绍。但是,记者昨日在其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查询时,已经找不到这些宣传资料。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公司于7月15日发布了一份长声明,否认使用植物活性炭,而是植物炭黑,并且也给出了国家标准中植物炭黑的INS号是153,最后还附上了监管部门的核查复函,证明其公司所售的这款冰淇淋没有活性炭。

  植物活性炭、植物炭黑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对此,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研究助理、深圳网易《星期三约个饭》节目食品安全专家杜崇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植物炭黑是以植物为原料,经炭化、精制而生成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可以作为着色剂使用,可以食用。而植物活性炭并非食品添加剂,其主要用于工业用途,起到吸附等作用,这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这款冰淇淋并不具备美颜排毒功效,吃多了不但不美颜,反倒会变胖。”杜崇议说。

  C 网红商品三

  饮料冰块会发光? 内含LED灯或存食品安全问题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网红食品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但不少商品与商家的宣传并不一致,部分商品甚至可能存在安全上的风险。

  8月6日,记者在南山区文心六路的一家饮料店发现,有一款网红饮料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售价在20元到30元之间,记者观察发现,发光体来自于杯子里类似于冰块的小立方体,这种“冰块”并不是真冰,而是正方体的塑料制品,内含Led灯。

  该店的店员告诉记者,发光的“冰块”是密封的,放在饮料中不会漏,而且成分也都是无毒无害,可以泡在饮料中。

  “发光饮料在不同的灯光照耀下闪着不同的色彩,感觉很炫酷。”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花了20元购买了这款饮料,不过喝了一半才感到担心,不知道饮料“冰块”内含灯泡安全不安全。

  随后,记者走访深圳多家酒吧发现,这款发光饮料早在2016年就有商家开始售卖。位于南山区学府路的一家酒吧老板告诉记者,前年该店就曾售卖此款饮料,不过由于不少市民担心存在卫生问题,目前已经下架了。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这种发光“冰块”在网上也有很多店家销售,售价从1元到3元不等。

  “发光饮料内含小灯泡,这些产品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杜崇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发光冰块一旦误食,存在物理危害风险。此外,发光冰块的电池里存在化学物质,且非食品级,一旦出现泄漏,就不是物理危害而是化学危害,不建议购买。

  专家建议

  购买食品不应盲目跟风

  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诸如“脏脏包”等风靡一时又迅速降温的网红食品屡见不鲜。事实上,多数网红产品的生命力并不强,光凭噱头难以赢得回头客。

  朱丹蓬指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当前,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无法跟上网红食品的更新换代,应尽快完善法律制度,标本兼治。从商家的角度来说,不少商家有网红的意识,但并没有食品安全的知识来支撑。对此,行业应加强自律,重视食品的质量。新生代的消费者有有盲目跟风的心理特征。因此,消费者自身的意识也很重要。希望相关部门、企业与消费者形成合力,让部分玩猫腻的“网红食品”退出市场。

  杜崇议表示,年轻朋友很喜欢新鲜事物,但是并不是“新”就是“鲜”。事实上,不少新兴网红食品并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食品标准。他建议,消费者不要因为好奇心而购买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红食品。另外,市民外出消费时,一定要索证索票,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