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记者 陈龙辉)记者昨日从市城管局获悉,在住建部2018年第二季度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深圳市位居全国第二。前五名的城市依次为厦门、深圳、宁波、杭州、上海。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的第二季度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通报,深圳在体制机制建设、分类作业、宣传工作等单项得分第一;设施建设、教育工作、公共机构等单项得分进入前两名。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组织动员7800余名党员志愿者指导居民分类这项工作,得到了住建部的点名表扬。

  作为全国首批8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运用大分流细分类的推进策略,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类创新之路。

  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深圳于2013年7月1日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随后,各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也相继成立。近年来,深圳在垃圾分类管理领域先后出台1个政府规章、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标准体系。2017年6月3日,发布了全国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破局之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深圳建立起一个“源头充分减量、前端分流分类、中段干湿分离、末端综合利用”的“大分流、细分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7年,深圳全市日均分流分类处理生活垃圾1985吨。

  为将居民知晓率转化为行动力,深圳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15年起,将每周六定为“资源回收日”,在全市3478个住宅小区和城中村配备了5913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形成了住宅区垃圾分类1.0版本。今年上半年开始,深圳创新探索,通过建立集中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安排志愿者定时定点督导,使小区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楼层撤桶+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2.0版本。目前该模式正向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