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已经成为深圳的显著特质。中心书城每天都有众多读者阅读。阅读已经成为深圳的显著特质。中心书城每天都有众多读者阅读。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7月19日至22日,第28届全国书博会将在深圳举行,时隔22年,书博会重新回到深圳。很多老深圳人对1996年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书市(书博会原名全国书市)仍然记忆犹新,这份与书博会的深厚缘分,将在2018年夏天继续。

  书博会为何再次选择深圳?为寻找答案,深晚记者先后采访了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以及正在积极备展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出版单位负责人,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勾勒本届书博会的模样。

  “办会展”就是“办城市”

  半年前,当尹昌龙接到第28届全国书博会筹办的任务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时间太短了!”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书博会为何又选择了深圳?尹昌龙认为有3个理由。首先,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先行地,也是改革开放最生动的体现。在这个时机,选择在深圳举行书博会,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庆祝。

  第二个理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吸引力。22年前,深圳办过第七届全国书市,当时尹昌龙还在深圳文化局特区文化中心工作,书市期间,他也在现场帮忙。当时给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人多得像在过年,整个罗湖书城大楼被人群包围,深圳人推着手推车,把书像年货一样热闹地采购回家。

  尹昌龙说,“办会展”就是“办城市”,深圳已经有成功经验。第七届全国书市激发了深圳蕴藏的巨大阅读热情,也促成多个深圳文化地标拔地而起。通过阅读改变生活方式,通过阅读塑造价值观,通过阅读舞动城市——书博会对文化的巨大带动作用,深圳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最后一个理由是,全国书博会每年都在办,虽然对各地都有拉动作用,但还不够明显。本届回到一线城市,被赋予了各方的深切期待。期待善于创新的深圳人,把书博会带向新高度。

  本届书博会变得更务实、更接地气

  虽然在书博会开幕当天能才到深圳,但三联书店副总编辑郑勇却提前感受到了本届展会的热度。一个很有趣的细节是,同事一个月前就告诉郑勇,书博会期间的酒店已经很难订了,再不定下来,可能连合适的房间都找不到。往年在出版界的书展、书市上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郑勇用“很强烈、很明显”来形容本届书博会火爆的感觉。

  郑勇告诉记者,三联书店将重装亮相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带来“新知文库100种”、《森林帝国》《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等重点图书。郑勇说,很欢迎本届书博会所做的最大创新——“展销结合”,让书博会不仅是行业的自娱自乐,更是普通读者能参与的盛会。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宋强也同样感受到了本届书博会的火爆。宋强说,书博会的很多改变,都充分体现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大胆创新的精神。往年书博会“只展不销”的模式,说实话,很多出版单位都已经厌倦了。这一届书博会,变得更加务实、更接地气,尤其“展销结合”模式得到参展出版单位纷纷点赞。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本届书博会带来了《故宫的古物之美》《十七岁的轻骑兵》等重点图书,并将组织10余场活动,创历年在书博会上举办活动数量之最。

  创新之城为书博会带来更多新意

  除了“展销结合”,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为本届书博会带来了多项创新,包括不设门票,为市民读者发放“零门槛入场红包”,周末开放夜场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家门口全国的盛会。除会展中心主会场外,还在深圳书城罗湖城、南山城、中心城、宝安城、龙岗城设五大分会场,深圳首家“无人书店”也在书博会期间亮相。为鼓励广大学生与家长参与本届盛会,深圳市教育局还特地向全市中小学校发放了40万张纸质入场券,体现了深圳对未成年人阅读的重视与关爱。

  正因为如此,本届书博会才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盛况,主会场1号馆1369个展位已经全部招展完毕,报名展位数较往年有大幅提升,最终有800余家出版单位参展。

  此次2号馆民营图书发行企业展位的招展,更是出现了1000余家企业“抢”440个展位的情况。尹昌龙不断接到“要展位”的电话,他将之比喻为“甜蜜的忧愁”。

  尹昌龙说,虽然主会场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2号馆、5号馆加在一起有5万平方米,但从出版发行单位的需要和读者的关注度看,目前觉得还是可能小了。面对如此巨大的热情,就需要组委会以更加敬业和专业的姿态,为本次展会全力以赴,在大家的期待中,举办一届“不一样的书博会”,让全国读者看见“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