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用手机“航拍”辽宁号模型。观众用手机“航拍”辽宁号模型。
“蓝鲸1号”钻井平台模型。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蓝鲸1号”钻井平台模型。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造岛神器”天鲸号、中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全球首艘获得DNV.GL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在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一大批“大国重器”和海洋科技研发成果集中亮相,引得海内外参观者啧啧称赞。依海富国,科技强国,海洋正为中国经济提供澎湃动力。

  一大批海洋重器集中亮相

  走进2019海博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洋经济成就展”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模型。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蛟龙号”创造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这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与“蛟龙号”一起亮相的还有“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该潜水器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全面应用国产化技术和装备,在技术上引领国际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趋势。

  记者发现,此次海博会上展示了我国多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智能船舶、探险邮轮。由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全球首艘获得DNV.GL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明远轮”,充分展示了我国智能船舶制造的雄厚实力。据悉,“明远轮”具有辅助自动驾驶、能效管理、设备运维、船岸一体通信、矿物液化监测等五大智能模块功能,可以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平台,完成全船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够为船舶航行、运营、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此次展出的中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格雷格 莫蒂默”号,是我国造船史上第一艘极地探险邮轮,开辟了“邮轮中国制造”的先河。技术团队攻克了薄板焊接变形、安全返港、振动噪声控制、复杂协同作业等一百多项技术难题,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月交付,实现中国邮轮制造“零的突破”。

  海洋有重器,大国才有实力。2019海博会上,被誉为“南海造岛神器”的“天鲸号”展出。据悉,“天鲸号”挖泥船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公司与招商局集团两大央企,联手振兴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国之重器”。

  海洋生物医药体现深海探索成果

  海洋生物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在2019海博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洋经济成就展”展区,一大批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品成果,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深海探索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记者从2019海博会上获悉,中国海洋大学首次建立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和应用开发技术体系,构建由21个系列、300余个寡糖组成的世界首个海洋糖库,并研制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等4个新药。藻酸双酯钠是我国上市海洋药物生产规模最大的品种,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该药物自投产面市后,总产值已超过70亿元。

  科技让海洋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2019海博会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的教授、博导郑向远介绍,其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海上浮式风电和海上渔业养殖相结合的装备,能够“上发电、下养鱼”,满足海上风电开发和渔业养殖的双重战略需求。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系列平台”也在此次海博会上展出。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配置了高效的西门子闭环系统,可提升30%的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使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的国家。

  “海龙兴业号”可达水深60米

  作为全球首座采用桁架式桩腿的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中广核“海龙兴业号”亮相2019海博会,吸引一大批国内外参观者驻足。据悉,“海龙兴业号”是国内作业水深最深(60米)的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作业能力强、效率高。该平台总长94.5米,型宽43.3米,型深7.6米,设计吃水4.7米,桩腿长91.5米,最大作业水深60米,自带DP1动力定位装置,可用于8兆瓦及以下海上风机的安装作业及运维工作。平台总体性能先进,可以安全、高效、舒适地服务于海上风机的打桩、安装、维护和其他海上作业。

  据了解,截至2019年7月底,中国广核集团已拥有风电在运控股装机达1239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运控股装机容量422万千瓦,海外新能源在运在建控股装机1338万千瓦,已经成为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企业。

  无人机也能应用于海洋环保。河南天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海事无人机通过监测和侦查,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以及防治海洋污染,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深圳商报记者 江南鸾 苑伟斌)

  (来源: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黄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