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深圳市疾控中心今日发布消息: 2019年1-10月,全市共新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病人1715例,较去年同期减少4.9%。其中感染者1089例,同比上升0.1%,艾滋病人626例,同比下降12.4%。上述新发病例中,深圳户籍人口仅占17.8%,首次检出年龄平均34.6岁,男性占91.0%。按传播途径分析,经性传播占97.0%(同性传播56.5%,异性传播40.5%),经注射吸毒传播占1.6%,经母婴传播为0,经输血/血制品传播连续6年零报告。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市报告现存活病例共13599例(不含港澳台、外籍人员)。

  近几年来,深圳市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稳步进入平台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主要加强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网络建设,扩大服务可及性。全市目前已建成各级艾滋病检测网点、自愿咨询检测点192家,覆盖全市所有街区,此外,深圳们还积极探索了自深圳检测、快速检测工作模式试点,各高危/重点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检测规模省内领先。2019年1-10月,全市共实施HIV抗体筛查186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2.1%)。  二是加强病例管理,以治疗促预防。截至10月31日,全市实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已累计达14519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12370人,治疗规模、质量等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国家疫情网数据表明,截至10月底,全市治疗覆盖率达到91.0%,病人治疗成功率达到99.0%,均远远超过了国家“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90%的目标。随着大量病例被检出并接受优质治疗服务,其传播HIV的可能性大大下降,配合高危人群有效干预,再加上预防知识的广泛普及等各项措施,是深圳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减缓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是推动全社会参与,共同营造防艾氛围。一年来,全市有超过30家社会组织、企业接受各类委托,参与到防艾工作中来。此外,卫生与教育、民政、红十字会等多部门合作日益深入,如市慈善会“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艾滋病困难救助”项目试点,“艾滋病防制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及“防艾示范街道”试点,学校防艾巡游活动,中小学防艾教学评选,大中学生防艾视频和海报征集评选,以及同伴教育小讲师巡讲等,促进防艾宣传进校园和进社区工作。

  深圳市当前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疫情处于整体低流行、部分人群高流行水平,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HIV阳性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监测数据表明,深圳市最主要的艾滋病流行高危人群----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阳性率也开始呈下降趋势,由峰值11.6%(2014年)降至目前的5.9%,由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降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深圳市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控制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经性传播仍为最主要传播途径。2019年1-10月新发病例中经性传播比例高达97.0%,其中经同性传播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6.5%,异性传播占40.5%。与注射吸毒相关占1.6%;无母婴传播报告病例;经输血感染的本地病例已连续6年零报告。

  三是病例来源广泛,非户籍人口比例高。今年以来新报告病例中非户籍人口占82.2%,病例来自几乎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以及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给深圳市各项防艾措施的落实增加了很大难度。

  四是学生疫情趋于稳定。深圳市继2016-2018连续3年学生病例数有所下降之后,今年学生疫情趋于稳定,1-10月新发学生病例数(15例),均经性途径传播(13例同性传播,2例异性传播),年龄为17-24岁,以男性为主,其中11例为高校学生。

  五是在深现存活病例快速增加,治疗和管理压力持续加大。随着检测力度的逐年加大,以及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高和病死率低,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治疗和随访管理压力持续增加。

  下一步工作重点:

  全力推进第四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和检测动员,深入校园、企业、社区,让更多的人掌握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并了解自身感染情况;重点关注青年学生、企业流动人口,创新宣传教育方法,使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视频、影像、微信等方式,加强防艾科普教育,实施“防线前移”。创新高危人群干预手段,进一步有效控制高危人群艾滋病疫情。加快治疗区域化管理进程,建设区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分担治疗压力,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多措并举推进每位个体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和艾滋病患者预防传播法定责任的履行。

  (通讯员:深疾控)

  (责任编辑:黄捷)

  (审核:陈珂珂)

  201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