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深圳市医师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重症先心病产前产后诊治一体化平台建设会议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圆满落幕。
![](http://n.sinaimg.cn/shenzhen/transform/117/w550h367/20191208/215c-iknhexh5769240.jpg)
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出生缺陷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婴儿的8‰~12‰,意味着我国每年有12万~20万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其中复杂的、目前治疗手段尚不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或易出生后早期死亡的先心病约占20%,是新生儿及儿童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及成人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的领衔下,近两百位国内著名心血管外科、产科、超声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专家莅临本次大会,就胎儿心脏病的孕期管理及早期识别、新生儿期先心病超声诊断临床治疗经验、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防治前沿动态和诊治热点进行了热烈讨论,内容涵盖广泛。特别是对大湾区及华南地区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深圳市卫健委孙美华巡视员;深圳市医师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天星到会致辞。
说起召开本次会议的初衷,大会主席胡盛寿院士介绍说,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疗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国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等重大挑战,迫切需要重塑医学和健康管理模式,必须提高各地区的诊疗水平。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对此有责任也有使命。此次会议积极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健康深圳”的要求,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先心病论坛和医联体合作,提高粤港澳地区先心病的诊治及急症快速救治水平,扩大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诊治一体化平台建设,提高复杂重症先心病的诊断成功率,改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预后。
2018年10月份,心血管病“国家队”正式落地深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托管运营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并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医院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医院, 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南亚建成国际先进、 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创新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先心病中心是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由国际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主任李守军教授出任该中心主任。
李守军教授介绍说:“要想提高一个地区的先心病诊疗技术,首先要让该地区有一支具有国家级水平且‘镇得住’的医疗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先心病外科是名副其实的先心病外科‘国家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
该“三名工程”自2017年落地以来,李守军教授团队带领依托科室,以“一院一科两区运营模式”在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先心病中心开展工作。从医疗技术、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等方面与北京阜外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李守军教授多次来深,通过手术演示、病例讨论、会诊、查房、论坛等多种形式,与该中心张旌主任、刘志红主任带领的先心医护团队成功完成了先心病手术200余台,包括右室双出口、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法洛四联症、主动脉弓中断、wiliam综合征等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已成为深圳、广东乃至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先心病诊疗队伍,成功实现了“换道超车”。
未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诊治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医联体合作关系,让各家医院联合起来,从产前产后先心病诊断干预决策入手,提高复杂重症先心病的诊断成功率,改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预后,同时提升大湾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的急症快速救治水平。
审核:陈珂珂
责任编辑:骆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