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号 壹深圳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近,一名海南海口政协委员在深圳的经历引发关注。

  在海口两会上,这名叫袁慧鹰的委员细数了她在深圳感受到的政府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上午刚注册一个半导体公司,下午就有商务局的处长来电话,提醒她深圳福田区有相关资助计划,麻烦写一份商业计划书,他来协助申请。来到深圳后,福田区里的工作人员又接他们到处跑到处看,寻找最合适的办公地点。

  袁慧鹰非常惊讶的是,深圳普通政府工作人员都对半导体行业吃得很透,不仅知道世界排名前五公司的最新产品和研发方向,还掌握国内半导体产业存在的差距,缺少哪些产品。无论最后投资结果如何,深圳这种热情、专业的政务服务,给这家公司上上下下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引发了会议现场委员和海口官员们的热议。

  我也是带着好奇心了解了相关情况,到底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到底是跟具体的人有关系,还是说有一种机制在保证这种热情和专业?即便有了一种机制,又如何避免形式主义?结果,越了解就越激动,对深圳也越有信心。

  首先,深圳有一整套服务企业的全链条触发机制。

  借助信息化建设,无论企业从什么通道透露出在深圳的投资意向,深圳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会在一定的背景调查后立刻行动,主动对接企业,带着企业跑。帮企业项目选址,主动完成政策匹配,洽谈产业用房价格等等,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跟地产中介的热情指数有的一拼。

  这跟这些年深圳以空前力度抓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从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开始一直到基层,每一级都在用身体语言和实际行动,对着比着世界一流城市,来塑造体现深圳营商环境。

  第二,深圳向改革要动力提升服务专业性。

  这次对接的具体部门叫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办公室,是市委书记挂帅的重大项目专责部门。福田区抽调了100多名干部负责具体工作。

  现在,对科技企业服务可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专业领域非常细分,如果不懂行很容易鸡同鸭讲,还涉及企业复杂的需求组合,包括跨境金融、会计等门类复杂的背景知识。

  深圳出台了新型用人机制,从清华、中科大、新加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海内外一流学府,招聘了一批高端人才,以合同方式担任“专业伯乐”,让深圳对接企业不仅有真诚愿望,更有货真价实的甄别服务能力。

  我了解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出现了排队情况,仅科创资源部就谈了200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跟进4到5次。

  第三,深圳还在改革试验新的考核办法,对公务员服务企业的水平力争实现科学公允的评价。

  比如,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福田区委组织部实施了“急难险重”特别考核机制,派驻工作组驻点考核。各级干部每天有日报,每月有月度报告,一个季度还会集体谈话,综合打分考核。这种机制让各级干部的“一腔热情”更可持续,更有良性反馈。

  当然,这种自我完善的细节还有很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在不断深化。

  不过在这里也要提醒,在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能力上,全国都在万马奔腾,比学赶帮超。海口政协委员对深圳的称赞背后,体现出海南及海口市党委政府的认真求实态度。有许多制度和做法都是可以复制推广的,领先优势不一定那么巩固。但我想深圳有一个领先优势是别人很难学到的,那就是整个城市仍可感受的特区创业状态。

  站在特区成立40周年重要节点上,保持并继续赋能这种状态,可能是深圳继续敢为天下先的重要财富。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余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