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拉开帷幕。
兴业银行作为峰会的重要参与企业,自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落户福州以来,一直深度参与峰会的各项工作,今年该行更是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合作举办“一展一赛一论坛”,在展示该行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同时,为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贡献更多兴业智慧和力量。
“一展一赛一论坛”点亮数字中国
据了解,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主要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成果展览会、创新大赛、政策发布、项目对接签约等七个环节,以及“有福之州·对话未来”“闽江夜话”等一系列交流活动。
作为根植福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积极参与举办数字化转型建设成果展、创新大赛以及“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投资的挑战与机遇”论坛。
数字化转型建设成果展是兴业银行本届参展的“重头戏”,该行携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金服云”平台、兴业管家等多项金融科技赋能产品亮相,并将开展扶贫产品“兴”福购等活动与观展群众现场互动。
聚焦未来重点布局的技术方向——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兴业银行以“AI+RPA,助力金融科技创新”为赛题举办创新大赛,鼓励参赛者将RPA与AI等数字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金融业务场景,挖掘更多能够结合AI和RPA实现流程自动化的方案,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业务效率。该赛题目前已吸引657支队伍参赛,参赛选手涵盖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国家电网、建设银行、金山软件等知名企业。
而由该行承办的“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投资的挑战与机遇”论坛则在著名的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闪亮登场,兴业银行聚焦科技驱动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邀请来自政府机构,以及知名科技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众多嘉宾在千年古厝共叙数字经济与金融投资的融合与变革、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金融衍生新业态。兴业银行将以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为契机,加快全面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在工业互联网、产业智慧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方面的应用,打造现代化银行数字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兴业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傅晓阳表示。
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
近年来,兴业银行坚定推进科技兴行战略,通过开放账户、支付、产品等方面能力,积极连接F(金融机构)、G(政府)、B(企业)、C(客户)端场景,通过场景拓展与生态互联,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让金融服务真正融入客户日常工作生活,打造即时、无所不在的“未来银行”服务体验,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在F端,依托银银平台和非银资金管理云平台,以标准化接入模式,向中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输出科技和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和丰富特色产品, 持续打造金融机构“第三方开放平台”。截至2020年末,兴业银行已与2177家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间接提升广大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现代金融服务水平,成为独具兴业特色的普惠金融实践;非银资金管理云平台上线750家,为各类非银同业客户提供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清算等一揽子服务,共同打造涵盖投资、交易、资管、财富的金融生态体系。
在G端,聚焦民生服务痛点,加码金融科技投入,在医疗、教育、住建、交通、政务、公共事业等重点民生领域逐步开展生态场景建设,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其中该行负责建设运营的“金服云”平台成为深化银政合作,打破数据孤岛,突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瓶颈,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的典型样本。到去年末,平台注册企业超过9.4万家,累计解决融资需求超过440亿元。
在B端,率先推出国内首款企业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兴业管家”,已获得超35万家小微企业用户的青睐。自主研发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平台,借助OpenAPI开放互联技术对接企业工商、国税、人行征信等数据,加强对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应用,大大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在C端,已建成集智能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线下于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线上,“好兴动”APP深度融入用户吃、喝、玩、乐、购等生活消费场景,努力成为“国民级”的掌上生活平台, 用户较年初增长66%。手机银行APP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信用卡等综合化、智能化的兴业银行集团金融服务、生活与资讯便利,让客户随时随地“掌”提美好生活,客户已突破3700万户。线下,智能网点带来服务新体验,智能引导机器人、智能引导台、智能产品展示柜、人脸识别系统等诸多科技感十足的产品目不暇接,智能柜台迭代升级,进入“4.0时代”,目前已能支持100余项常用业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兴业银行新一轮五年规划启航之年。未来五年,兴业银行将金融科技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贯穿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强化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支撑,以“场景驱动、科技赋能、开放共赢”的平台运营模式,形成“连接一切”的能力。相应地,将进一步加大集团科技背景人员和科技建设的投入,形成数字化时代的智慧生存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编辑:刘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