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深三院)深圳未来有望可以在本地进行肺移植手术。昨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移植相关重症器官功能维护与救治体系团队和陈静瑜教授肺移植团队,两个团队落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深圳市三院),均填补了器官移植相关领域的空白。据了解,这有助于深圳在脏器移植中难度最高的肺移植上有所突破,且有助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填补最高难度肺移植短板
深圳市三院去年获得国家卫计委颁发的肝脏移植、肾脏移植“牌照”,这是深圳唯一获得此类“牌照”的医院。该院副院长王召钦昨日在团队引入仪式上介绍,截至目前,该院已经成功开展肝移植22例,肾移植21例,器官获取31例,而此次引进的邱教授和陈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将为深圳危重症诊疗水平和开展器官移植工作方面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帮助。
陈静瑜教授被称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其团队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经验最丰富的肺移植手术团队,其所完成的肺移植手术占国内总数的近七成。据了解,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对供受体的匹配要求最高,而且需要多个医院和多个学科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我国一直进展艰难。
市三院胸外科主任乔坤告诉记者,按比例计算,每年至少有10000多个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做肺移植。“目前肺移植少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肺是开放性器官,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其次大家对肺的维护认识不够。此外,获取的供肺需要及时转运到医院,否则肺源质量将大大受到影响。”乔坤表示,肺移植不像肝肾移植那样被广为知晓。“很多患者和家属存在错误观念,到最后无法救治时才接受肺移植。”
此次引进陈静瑜教授团队补齐了深圳在肺移植领域的短板。这意味着今后需要做肺移植手术的深圳市民将无需再辗转外地,在市三院具有肺移植“牌照”的陈静瑜教授团队就能完成肺移植手术。待条件成熟后,市三院有望申请肺移植“牌照”。
据悉,陈静瑜教授每年会在深圳工作两个月时间,来深期间,将承担出诊、查房及手术等工作。团队成员刘东、吴波两位医生将全职在市三院工作,其他团队成员每年在市三院工作的时间在1个月至半年不等。
提高供体质量增加成功率
供体器官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移植的成功与否。而昨日同时引进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团队则有助于提高供体器官功能以增加移植成功率。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全国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等方面处于国内同类学科中领先地位。
深圳市三院综合ICU主任李金秀介绍,目前全国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和供体数量的比例是一比二十多,很多生命垂危的患者都在苦苦企盼合适的供体。另一方面,有些志愿者捐献了器官,但最后因为质量不达标不能移植,非常可惜。
“器官功能维护和器官移植重症患者管理,全国都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流程和标准。” 李金秀表示,在邱海波教授的带动下,将形成我国器官移植重症患者管理的规范或指南,提高供体器官的功能,增加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她透露,通过此次“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合作,还将引进生物芯片检测、高通量测序等设备,提高感染早期诊断,实现精准化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