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宝安区西乡街道办事处安监办副主任
春节以来,一直和同事们坚守岗位,检查辖区企业的防疫工作。因录入“深圳市党政机关外语人才库”被宝安区抽调到宝安国际机场从事入境旅客防疫前线的翻译工作。
2020年3月28日,忙碌了一天,下班后突然接到电话,要求我当晚12点开始参加深圳机场的抗疫前线值守,成为入境旅客集中转运组的一员。主要负责外籍人士的翻译工作,同时通过逐一核对并填报平台数据,对入境旅客进行人员分流和信息整理,实施防疫情输入管理。简短的交代后,领导一再叮嘱,现在入境防疫卡点人员密集,境外输入风险大,一定要保重。
为迎接通宵值守,晚上8点我开始预防性补觉。翻来覆去,却总也睡不着,脑海里尽是这段时间在单位参加防疫工作的各种画面,对组织安排去机场防疫值守,不抗拒,但多少有点未知的担心。干脆起来,7岁的孩子见到就和我商量:妈妈,能不能等下你自己开车去机场呀,把爸爸留下陪我睡觉好吗,要不我一个人会害怕的。转念又说:妈妈,要不我跟你们一起去吧,我的英语也不错啊!我说,家里英语最好的是妈妈,爸爸送我到单位就回家,小朋友去不安全。他突然小大人一样的提醒我:我听说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毒攻击。你睡不着也至少可以休息一下再去。
换了一身运动服,匆匆赶往单位集合。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已想好了防护服上写个什么来激励我的孩子:在家听话,妈妈要去履行非常光荣的职责。
晚上10点,四十几人吃了点干粮,上了洗手间,点完名,出发。我所在的接车组共八名成员。我们的职责是通过逐一排查,提供准确的旅客信息,确保入境旅客一对一追溯。同时与现场的信息组、送车组、后勤组通力合作,让入境旅客得以顺利快捷的前往目的地。工作量较大,要细心核对旅客信息,包括上一处转运点?以何种交通方式到达?核对身份、航班、的士、目的地等内容与其填写的是否一致,有出入的及时追溯清楚。
一到现场,区指挥部的同事就带领我们与上一班同事交接,详细讲解了工作流程,并分享了容易混淆和遗漏的地方,以及如何更加高效的完成登记,减少旅客等候时间。前辈的指导让我安心了不少,瞬间也有了真切的紧迫感。
亲眼所见的人和事,对心灵的冲击比看新闻来得更真实、更震憾。入境旅客们多数历经了长途飞行、海关检测、入境口岸信息登记、专车转运到机场等环节后,才终于能坐下来歇一会儿。入境旅客集中转运点还为旅客准备了泡面、饼干、牛奶以及备用口罩。面对一个个旅途劳顿的归人,前面的同事告诉我们:既要严格,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又要温暖,无论是对回家的人,还是对来我们家的人,我们要细心、耐心加爱心。
印象深刻的是一名从纽约回来的女孩,是留学生。见了我们就说:我已经在香港隔离了14天,并做了一系列检测,报告说没事的。我的同事递给她一张“广州”贴在行李上,说:欢迎回家!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马上就能到家了,广州市的车在等你们了。这例行公事之外的温情,是外表粗犷的他整晚说过最长的一句话。
一趟与另一趟旅客到达的间隙可以坐着待命,但谁也睡不着。吃了一点小零食,喝了一整瓶水。不知是口罩还是熬夜的原因,仿佛越暗示自己少喝水、少穿脱防护服,越觉得渴。戴着普通口罩尚能忍受,但防护服闷热得已经出汗,难怪有经验的同事提醒,上岗前最好穿短袖短裤。穿着防护服,更能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不易,凌晨三点半,因为护目镜起雾,我换成了隔离面罩。我不由得想,那些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工作实在不算什么,今夜也只能在装备方面体会到他们的日常。他们在医院没日没夜的拼命,为国一战,不惧生死!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参与入境人士防疫工作,让我再一次感到工作岗位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让我备受鼓舞,朋友的加油让我充满力量,家人的支持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当我的兴趣与工作结合得如此巧妙,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为自己参与抗疫工作感到荣幸和自豪。
坐在凌晨四点的机场,我思绪万千。我想告诉我的孩子,我们能为这场疫情做些什么。学校推迟开学在家上课的这些天,那些在最前线的医生护士和护工、科研人员和志愿者、街道和社区24小时奋斗着的基层工作者、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坚守工作岗位的门卫、接送医护人员的的士司机、去楼顶寻求更好的直播信号的老师,无数平凡又伟大的人们呵护着你我的日常生活。
孩子:我们能看到疫情数据由曾经的肆虐增长到今天的平静安稳,一切都是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无数勇敢的人做出难以想象的牺牲和付出。当你长大后,你会在哪里,为谁而付出和奋斗?
孩子:妈妈也有幸参加了机场高强度的抗疫工作,而且这项工作估计要一直持续很长时间。妈妈能吃苦,也不叫苦,每次脱下防护服就报复性喝水,一次能喝掉两瓶。回到日常工作岗位后,我将带着一颗谦卑和感恩的心,更努力的工作。在机场防疫岗位的值守经历,将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妈妈可以成为你的骄傲,希望经历过这一切的你,将来也成为妈妈的骄傲。
通讯员 彭赐该 王增文
审核:蔡婷燕
责任编辑:成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