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市民沉浸在酷炫的多媒体体验空间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摄参观市民沉浸在酷炫的多媒体体验空间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摄

  陶瓷废渣再利用、五彩斑斓的鲲鹏游弋展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在今年深圳设计周主题展上,与去年相比,兼具东方美学意境和先锋气息的设计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策展团队将视野放在世界各地不同角落,却让人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设计贯通古今、改变传承的可能性。

  这些80后、90后亚洲设计师以其脑洞大开的设计作品,不仅传递出奥妙无穷的东方意象,更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当下问题的解读、思索。在本次设计周论坛上,有专家在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设计历程时也表示,中国设计正在从回避传统转而重视自身文脉,逐渐走向文化自觉和设计自信。

  废旧陶瓷更新再造

  在此次主题展上,来自广州的90后设计师团队“本土创造”展示了对中国陶瓷“白”进行创新设计的突破。现场展出的大量白色瓷器碎片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碎片来自全球最大的工艺日用陶瓷基地——潮州潮安。设计师尝试对瓷砖废渣进行再利用,通过改变瓷渣骨料的置入方式来提高瓷渣的利用率,改变底部网格构造以减轻其整体重量。

  瓷片是脆弱的,设计师对其加入高性能混凝土,以确保面板薄至5毫米依然保持坚韧。“建筑陶瓷工厂每年均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垃圾,最终垃圾被送往偏远村落填埋,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无法降解,结果影响植被,甚至污染水源。”“本土创造”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的设计源于“材质再生将是未来最深刻的人文关怀”。

  来自深圳本土设计师的传统文化元素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在现场,织绣作品《WU武》系列色彩明艳,却又不失中国瑞兽的原始形态。“我们对色彩设计非常执着,因为色彩和声音是五感里最敏感的部分。”设计师杨松耀说。来自深圳的80后设计师组合1983Asia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精致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保留下来。他们非常喜欢东方瑞兽,对此展开系列性的课题设计,将其转化为丝巾,还设计了一些小挂饰,希望将其融入人们的生活。

  数字化艺术唤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此次展览上,有深圳设计师尝试以最新科技手段去向人们传播最传统的哲学之美。沉浸式多媒体体验空间《道·万象》成为颇受参观市民青睐的“压轴戏”。该作品依托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艺术表现手法,试图以意象的方式呈现出古人的想象空间。一条名为“鲲”的大鱼缓缓游来,海底万物开始萌动,草木疯长,游鱼成群,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繁盛的海底逐渐走向衰败、消亡;“鲲”化而为“鹏”,翱翔九天,最终走向虚无。

  项目音乐辅以古琴,开场奏以古刹洪钟之声,中场则以二胡的声响来体现生命丰盈的繁盛之象,再到繁华万象褪去之后的虚无、失落。据了解,鲲鹏的呈现灵感源于庄子的《逍遥游》,而现场以杜比5.1声道环绕声音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据介绍,该项目来自深圳博林文创,邀请了具有丰富国际影片制作经验的台湾动画导演王世伟执导。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多、投入300多万元制作。博林文创数字艺术事业部总监王天一表示,希望以一种时尚前卫的解读演绎方式来唤起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在日前举行的“四十不惑的中国设计”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论坛上,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敏表示,在过去的40年,不仅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提升,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设计界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对西方设计的全盘接受,再到对中国自己传统艺术、传统设计传承的转变,而今走向新的历程将设计作为创新动力和驱动力。” 王敏说,中国设计目前从回避传统转而重视自身文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设计界也从自我否定走向文化自觉和设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