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门槛,高收入,只需办理几张银行卡,就能轻松过上月入过万的白领生活,天底下竟有这等好事?近日,宝安一小伙就找到这样一份 “ 好差事 ”,本以为要走上人生巅峰,却不料,最后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外卖小哥被忽悠入职

  25 岁的张某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日子虽平淡但也朴实,这样平静的生活在一次跑腿业务后发生了变化。

  去年 7 月,张某在同城配送跑腿业务时,接到一个送银行卡和 U 盾的业务。虽然送往地点比较远,但因为提供的酬劳挺高,张某接下了这单。在这次的跑腿中,张某结交了他未来的 “ 老板 ” ——杨某。

  “ 我公司有一个职位缺人,8000 元一个月,工作内容简单,来吗?” 两个月后,张某收到了杨老板的微信联系,邀请他入职。

  8000 元的薪资、规律的上下班生活,这让张某动心了。于是,张某便辞了送外卖的工作,转身投入白领工作的 “ 海洋 ”。

  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张某进入了这家公司,杨老板介绍说公司业务主要是负责 “ 承兑 ” ——和有投资虚拟货币需求的客户进行资金交易。

  杨老板提出,为了方便客户交易时转账,张某需先办理多张银行卡、U 盾、手机卡。于是,张某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了不同通信公司的电话卡,还在宝安区的各大银行办理了银行卡。

  为了工作使用方便,张某将银行卡密码更改成同一个,并将密码发给了杨老板。入职的必需物品办理结束后,张某开始了正式的上班生活。

  每天,张某的银行卡账户上都会进账不少客户在网站上购买虚拟货币的交易资金,他需要时时登录网上银行查看到账情况,将到账金额登记在笔记本。简单的工作内容,不用风吹雨淋便能得到高额的回报,这让张某享受了一段美滋滋的甜蜜时光。

  工作一段时间后,张某发现自己部分银行卡被冻结。虽并未搞清是怎么一回事儿,但张某开始心生不安。战战兢兢工作一个月后,张某决定辞职。离职后,他将办理的几张银行卡留在了公司,却不成想,这一举动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男子网络投资虚拟币 15 万余元蒸发一空

  2019 年 8 月,严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直播间工作人员的电话,推荐他加入一个炒股微信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严先生进了群。通过几个星期的旁观,严先生发现每天群里都有人直呼挣了钱,这让他有点坐不住了。

  一个月后,群里开始有人推销一种购买虚拟币的投资方式,声称回报高、风险小。深思熟虑后的严先生决定先小投 5 万元试试水,没想到提现的时候发现真的有不少收益。尝到甜头的严先生又按照对方的指示,陆陆续续转了 10 万元到一些不知名的私人银行卡账户。

  结果到了 9 月,严先生忽然发现自己没办法提现了,与注册专员联系时已被对方拉黑。惊觉被骗的严先生前往宝安公安分局新乐派出所报警。

  严先生报警后,宝安警方又先后接到数个像严先生这种被网络投资诈骗的报警电话,涉案金额达 32 万元。侦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受害人的大部分资金都不约而同转向同个账户——张某。

  另一边,以为离职后就万事大吉的张某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活。直至 2020 年 6 月 4 日,宝安公安分局塘头派出所民警陈柏成等人以涉嫌网络投资诈骗将其抓获。

  张某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只是上了个班,怎么就犯罪了呢?

  骗局揭秘:银行卡账户管理不能掉以轻心

  宝安警方侦查发现,张某入职的公司实质就是个从事网络投资诈骗的窝点,主要负责诈骗资金的流转。一般来说,骗子诈骗得来的钱不会直接转入自己名下,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大量的私人银行账户作为中转仓库。

  有需求就有市场,像杨老板这样的公司就干起了这项业务,成了 “ 赃款 ” 集散地。他以高薪诱导涉世未深的年轻小伙入职,名正言顺地要求他们办理大量私人银行卡、手机卡作为公司 “ 固定资产 ”。

  张某工作期间,主要负责管理杨老板公司员工名下的所有银行卡,看似正常的资金流转,实际上已在不知不觉间牵涉进网络投资诈骗,充当起整个诈骗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离职后,他的银行卡也继续被公司 “ 充公 ” 使用。

  警方对杨老板公司窝点进行收网时,当场抓获石某(张某同学)、骆某两名嫌疑人。他们与张某一样,都初入职场不久,一心想着找份 “ 高薪 ” 工作,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充当着诈骗分子的诈骗工具,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惋惜。

  深圳晚报记者 罗典 通讯员 焦雪珂 王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