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线上展出作品《绿色长城》(关山月) 横披 纸本设色关山月美术馆线上展出作品《绿色长城》(关山月) 横披 纸本设色

  

深圳美术馆线上展出作品《盐田港晨光》(鲁慕迅) 纸本水墨深圳美术馆线上展出作品《盐田港晨光》(鲁慕迅) 纸本水墨

  

深圳美术馆线上展出作品《深圳东门》(陈希旦) 纸本水彩深圳美术馆线上展出作品《深圳东门》(陈希旦) 纸本水彩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此次疫情让大量艺术活动“飞上云端”。这种看似无奈的应急之举,其实是技术进步以及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果。线上艺术如今成为新的艺术潮流和关键词,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

  传统的文化艺术偏小众,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传播渠道有限。而互联网及云技术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辟了无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如今,线上艺术不像以往那样坐“冷板凳”,而成为“香饽饽”。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公众文化艺术审美的提高,使得“云艺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如何优化线上内容、如何准确地传递艺术品的真实价值等,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给出独家解读。

  线上艺术带来新体验

  从前我们看展览的方式多数都是去艺术空间现场,与作品“零距离”见面。而疫情期间,各大艺术空间都选择了关闭,于是线上艺术便给观众带来了另类的新体验。

  线上艺术到底在展什么?在美术馆工作的陈小姐告诉记者,线上艺术展示的不仅是藏品的图片,更是一种新的观展体验。“尽管在线观赏,无法体会线下展览的真实感,但能看到更多在线下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并且可以对展品的细节静心细品。”

  比如,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3D全景扫描等技术的支持下,线上艺术将展厅与展品以全方位立体化的视角呈现给观众。观众在全景故宫,能够漫游故宫雪景,进出各宫殿饱览典藏;在故宫线上展览的“故宫名画记”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以看清山间的房屋,赵佶的《听琴图》人物神态尽收眼底,韩滉的《五牛图》甚至可以看清牛眼睛上的睫毛;在敦煌研究院VR线上展厅,观众就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莫高窟第217窟、285窟和322窟三大经典代表性洞窟。

  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尽全球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对广大读者来说也是一大乐事。而线上展览的好处并不仅仅省去了脚力,跨越时空,更在于让海量作品可以一次看个够。资深艺术迷小美告诉记者,“线上展览不仅能还原实体展览的全貌,还能在展览之外挖掘展品的深度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更丰富多彩的知识。”

  专家认为,疫情时期艺术的社会责任及功效产生了积极作用,有效地起到了信息传递、鼓舞人心的社会动员功能和强烈的文化认同建构。同时云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机遇,带来艺术产业格局的改变和业态的更新。

  数字化“升华”观展模式

  与传统的线下艺术相比,线上艺术最大优势就是数字化,其互联网的多维性、广泛性、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观展模式。

  比如,如果你要观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线上展览,可以通过其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来实现。而展品也通过文字、图像与视频有机结合来呈现。比如,关山月美术馆推出的《“我们在一起”——深圳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就通过挖掘作品背后故事、短视频、推文、直播导览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深入了解这一展览。

  线下展览的布展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数字化则让布展的成本变低,制作周期也相对较短,可以同时容纳成千上万的观众参观。一些在线直播的艺术沙龙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的观看与即时互动,并且能够轻松检索和反复播出。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的VR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一些网站的VR展厅打不开或在观看中闪退。比如,今年首次举办网上展厅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也曾因为技术缘故出现“小插曲”。此外,有些网页设计存在逻辑缺陷,以及在一些艺术直播过程中出现网络延迟、画面卡顿、画质模糊等现象,也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专家们分析,随着5G技术等应用推广,将有效助力艺术行业数字化进程。

  线上与线下互动互补

  线上艺术为我们带来许多新鲜话题,但它能不能取代线下看展的传统方式呢?毕竟这次疫情改变了很多行业原来的发展轨迹,也让艺术“飞上云端”并大放异彩。疫情过后,传统的艺术形态和生产创作模式是否会迎来转型升级的机会?

  在业内人士陆奇看来,人们亲自去看现场展览获得的是一种综合的体验,包括了空间感知、知识获得、情绪体验、话题产生和社交互动等。线上艺术是在网络上,获得的是相对单一的观展体验。“线上艺术和线下艺术各有千秋。线下实体展览中,观众往往更注重展品本身的艺术特点,而忽略展品的创作缘由与文化背景,而线上展览则能为展品提供更多的解读,加深观众对展品的了解。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互补,将成为博物馆、美术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无论是线上和还是线下,我觉得只是呈现方式不同”,艺术迷周乐认为,到底一个艺术展值不值得看还是由展览的内容所决定的。“好的艺术展一定是质量为王,有着严格逻辑的策展理念以及重磅的展品。因为即使再高清、再精细的图像,再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也替代不了真实世界中肉眼的观看体验和艺术品给予的心灵震撼。”

  艺术家陈履生在《网上博物馆不只是“疫情之需”》一文中更多地思考疫情之后展览的线上与线下工作。他认为,博物馆和美术馆需要盘活数字资源,扩展网络资源运用,做出各自的特色。同时,可以开展线上教育,针对不同受众开设线上课程和讲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