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深圳商报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刘震 吴依妮)在大鹏新区驾车从坪西路进入南澳,你会发现在一“桥”飞架南北。“桥”上写着“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这座“桥”是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桥”上走的不是人,而是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目标物种。记者昨日从大鹏新区建筑工务署获悉,该项目已正式完工。

  全市“第二高峰”七娘山与“第五高峰”排牙山是新区最大的两座山脉。南北向主干道坪西路将排牙山与七娘山隔断,导致生境破碎化。2018年,新区城管局委托相关机构开展《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通过红外触发监测仪探测和夜间道路致死调查,获得了第一手动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发现公路对野生动物来说如同危险的“虎口”。

  经过调研,生态廊道选址定在南澳北部山隘,南接七娘山,北接排牙山-笔架山-田心山,是全市20个关键生态节点之一。“这个位置距离七娘山与排牙山距离最近,而且用地性质最为合适。”该署市政工程部部长林勇华表示。

  该项目2019年5月正式动工,2020年1月已完成主体和乔木种植,3月复工后继续完善交通标志、路灯照明等收尾工程。项目总面积15000平方米,除了跨度60米、宽度50米的“桥”外,还包括周围生态环境恢复。

  “桥”梁两侧都有扇状引导墙,汇聚和引导野生动物上“桥”。同时,坪西路路桥涵洞也经清理,打造成爬行动物横过马路的“隧道”。

  “野生动物对环境非常敏感,我们需要尽可能打造与大鹏半岛原始生态一致的环境。”林勇华说,该署邀请动植物专家对绿化树种反复推敲,优先种植大鹏半岛乡土树种,如仁面子树、秋枫、芒果、杨梅、铁冬青等,还打造了野生动物喜爱的小水塘、沼泽和湿地,营造适合动物迁徙与觅食的生境。

  该项目充分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工程师告诉记者“长坑水库的水流源源不断流下,汇聚在小水塘里,形成了这片生态湿地。‘桥’上还有4道生态河道,雨量大时能将雨水引入小水塘,形成循环。”

  近期,施工人员发现“桥”上常有动物脚印,后被动物专家证实是野狗。未来,这里将应用足迹检测法与自动摄影法及摄像监测法,通过设置野外高清红外相机用于实现科研监测,并结合野生动物状况及规律对新区生态廊道体系进行优化,不断完善,建成最合理、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野生生物廊道。